手会说话-第3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2 / 2)

道教的生命本原论,决定了道教的生命观,从而发展出一系列的养生观点,如:清净寡欲、聚气养气、节欲存精、太上养神等等方法,都是道家提倡并亲历而为修行的。

道家与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道家不放在心上。道家看重的是修身长寿。而修身长寿重在修“心”,道家的修心之法,大部分在今天看来,就是心理学的范畴,所有的修心的方法,不外乎是针对于生命、针对于死亡、针对于生存方式的心理调整。

道家经典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黄帝为政事劳累不堪,面色憔悴,心情迷乱,于是决定闲居一段时间,一天,他白天睡觉,梦到自己游玩到一个国家(注意:这种白日梦,就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种疗法),那个国家没有君主和官吏,一切都听任自然,老百姓也都无欲无求,自然而然,他们不知道迷恋生存,不知道厌恶死亡(注意:道,出来了。梦中的针对疲劳的心理调整出现了),所以没有一个短命早死的。他们不知道偏爱自己,也不知道疏远别人,所以不喜欢也不憎恨。他们更不知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别人,不知道蝇营狗苟地去追求私利,因此没有利益和祸害(注意:遵循“道”的结局出现了。这里的心理调整针对的是黄帝的劳累不堪)。

那个国家的人民,不知道什么叫畏惧。投进水里,他们不会淹死,跳进火里他们不会烧伤,甚至连刀砍和鞭打,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疼痛。他们可以升到半空中,好像脚踏实地一样自在,睡在空中就好像睡在床铺上一样舒服。他们的视线不会被云雾遮挡,听觉不会被雷电所扰乱,心境不会被喜好所迷惑,连山谷都休想绊住他们的脚(注意:“天人和一”的道法自然出现了。多么美好的心理暗示,这种在无欲无求心态下可以成为神仙的心理暗示,缓解了黄帝的憔悴、迷乱)。

黄帝梦醒后怡然自得(心理调整成功了),召见他的大臣说:我闲居了三个月,清心寡欲思考调养身体(注意:清心寡欲,是道家调整心态的必需环境)、治理天下的道理,但一直没有想通,直到昨天做梦才悟到真谛,现在我已经知道最高深的道理,就是不能依常理去探求。我领会了,我获得了真理,但是我没办法告诉你们(这真是: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也!)

◎道教修心之法(2)

“道”理的深奥,我们不在这里探讨,但是,道教理论对于身心的指导,可以说是最鲜美的心理“鸡汤”。这种心理引导之高明,可以称为现代顶级的心理干预手段。

自从有了人类,疾病和死亡伴随着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所以对于死亡的敬畏和恐惧,一直扰乱着人类的心理状态,而道家理论就是从人最关心的生命观着眼而建立的。要说道家思想起到了对于生命的心理干预作用,是毫不夸大的说法。道教理论的建立,成功干预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

道教提倡的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即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对于死亡的“安时处顺”、“天人和一”的理论基础,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庄子对于自己的心理调整疗法。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到庄子家里,没有看到应有的伤心场面,却见庄子正对着妻子的尸体席地而坐,两腿像簸箕一样随意曲伸着,一边敲着盆状的瓦缶,一边高声歌唱。其声慷慨激昂,响遏行云。

惠子十分气愤,走上前对他说:“你与死去的妻子共同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日夜操劳,现在她因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敲着瓦缶高歌,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放下手中乐器,缓缓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