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朱氏世德碑记》、《明实录》和《天潢玉牒》,朱元璋的有史可查的祖先可追溯到第五代祖朱仲八。
朱仲八,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世代务农,家境贫困,他娶陈氏,生三个儿子:六二、十二、百六。其中,第三子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他被追尊为玄皇帝,庙号德祖。朱百六夫人胡氏,后被追为皇后,她生了两个男孩:四五、四九。其中,次子朱四九是朱元的曾祖父,后以孙贵被追尊为恒皇帝,庙号懿祖。朱四九夫人侯氏,追尊为皇后,她生了四个儿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其中,长子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后被追尊为裕皇帝,庙号熙祖。
安徽凤阳朱氏,天下第一尊显的“国姓”家族,虽历经动乱仍繁衍不息。
自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便大封同姓为王,并确立封建藩王的定制。从此,朱氏一跃而成为我中华帝国的“国姓”,而安徽凤阳朱氏则一跃而成为天下最尊显的贵族――宗室皇族。
300年大明天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条件下以几何级数不断繁衍,到明朝末年,已由一人之身发展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庞大宗族,分布于全国各地。即使经过明清鼎革的灾难,凤阳朱氏仍有很大部分生存并繁衍下来,构成今日朱氏族姓中极重要的一支。
朱元璋大封子孙,致使朱明王朝皇族宗室人口无比庞大。
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谋士们认为,宋朝和元朝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得不到宗室藩屏。因此,他一统天下之后,便于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开始分封九个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整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成为被明王朝历代帝王遵从不变的祖训。
后来,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在朱元璋为24房子孙所取派语中,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后来成为明朝帝系的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如建文帝朱允(火文),即是朱元璋长房“允”字辈,“火”行。又如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即第四房第十代,属“由”字辈,“木”行。
明王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