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西藏-第52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1 / 2)

,庄稼地里的青稞豌豆颗粒饱胀,即将黄熟。不久后,将要。举行环绕庄稼地的望果节仪式,将要收割打场,那之后,将迎来藏历新年,跳起世俗的和宗教的舞蹈,将要进行应酬土地神的仪式,过男人节,将要赛马,摔跤,听藏戏,歌舞升平;耕地,播种,盖房子;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然后,又到了明年的今天,永远的青稞豌豆又是颗粒饱胀,即将黄熟,又要翘盼望果节……

只是,明年此时的注视者和冥想者不再是我。在科加村前的黄土路上,走过多少古今行人。我是它的一位既寻常又不寻常的过客。在它一年四季、年复一年的生活之轨上,也许只有我感觉到了一种悸动与活跃。注意到严整有序中富有诗意的变故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我看到这些变故充满了几乎每一领域:百年来婚俗的变迁仿佛还未结束尚未定型;神谕现象的消失仿佛出于无心:没能找到一个神灵附体者罢了;寺院的被毁与修复,但形制与内容的变更;诸如男人节、男女摔跤之类科加人的首创;科加已唱遍拉萨的流行歌曲:《昨天的太阳》,我们的到来则使全中国孩子的流行歌曲“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传唱开,使我们也成为变迁中的科加的参与者……这一切,无不使我感到犹如喜马拉雅在自然科学中被称之为“活跃的边缘地带”一样,科加,乃至普兰也是人类学上的“活跃的边缘地带”。我时时感觉到在科加,源远流长的传统时常改道,致使宽阔的河床上尽是枝权流脉,从而使传统因了这些随意性和可塑性而不再显得像座冷冰冰的石雕,从而显得平易随和亲切。

也许下这一类结论为时尚早。科加诸如此类的生活现象使我着迷。在我梦想做一个学者的那当儿,我下决心在不很久远的未来重返科加,深入了解这地方。为了巩固这一信念,也是同科加打招呼,行前我明确地回答了围观的青年和少年们的提问,告诉他们,北京吉普车首的两根金属棒叫天线(我们的步话机用的),我的名字嘛,马丽华。我还要回来的——于是,兴奋的年轻村民们大声地有节奏地重复着:“天线——马丽华!天线——马丽华!”

后来,在转神山的那一天,我顿悟到我不可能做学者。要是不做学问了,我还去不去科加呢?

科加自然不去理睬我的思量,照样我行我素,使它的一切都在永恒地进行。太阳仍然每天从东方升起,仍把康次仁雪峰染成金黄,只是眺望这一情景的人改变了。孔雀河水长流不息,但此时之水已非彼时之水。

我们的科加就因生活内容的充满且恒变恒新,而永远愉快。

第四章在神山冈仁波钦的一次精神之旅

——印度教、耆那教、本教、佛教共同信仰的世界中心,冈仁波钦,一座东方的万神殿、奥林匹斯、文化之山——精神之旅:与自己的相遇——两百年间哪些西方人来过,来做什么——韩兴刚梦中千佛——历史与现实:我之关怀和焦虑的隐衷——神山的启示与加持——它给予的一瞥成为无限——

冈底斯山脉是支撑起青藏高原地貌骨架的巨大山系之一。它西起狮泉河,东接横断山脉的舒伯拉岭,横贯西藏中南部绵延达千五六百公里。清康熙年间绘制青海西藏时曾被称之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皆由此起”。

一般所用冈底斯一词,特指该山脉主峰冈仁波钦。冈仁波钦为“雪山之宝”,藏语。冈底斯之谓一般被解释为藏、梵语的组合:冈是藏语之“雪”,底斯为梵语之“雪”。著名的藏学家前辈、意大利学者杜齐教授曾认为“底斯”为象雄语。

从地质学角度讲,海拔六千六百多米的冈仁波钦的雄伟壮观在于“近干水平的冈底斯砾岩(旧称凯拉斯砾岩)是西藏少有的构造变动微弱的始新世地层,这里群峰争雄的塔式和古城堡式的山岭也是西藏罕见的构造地貌类型。”(《西藏地貌》)

从文化学角度讲,作为精神之山和信仰之山,冈仁波钦则是数千年间青藏高原、南亚次大陆不断积累叠加的文化堆积层:它是一座文化之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