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曾认为是:猿→类人猿→猿人→类猿人→人。但猿猴变人的说法丢失的恰恰都是带“类”字的中间物种,尤其是类猿人到人缺失4万年的环节用突变说是否能补上呢?
事实就是事实,事实不需要修补!只有杜撰编造的东西才需要随时变更。于是人类“进化”史放弃了“类”的物种又改变为更加笼统模糊的四部曲了,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既然“猿…人进化论”的关键在一个“变”字,而且是随心所欲地“变”,因此又出现了“突变说”也就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但法国人忘了一点,“猿…人进化论”是英国人的发明专利,为弥补缺失的环节设想出来的“归功残猿说”和“猿类突变说”,尽管也在拥护“猿…人进化论”,却不应该抢了英国人的发现专利,所以“归功残猿说”、“猿类突变说”也就不如“海猿形成说”那样获得重视。
八、海豚祖先说
猿猴变人说因存在着严重的缺环和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虽然一些科学权威至今仍在违心地支持这个极不完整的“科学”结论,但它并没有获得广大科学家、专家、学者及民众的赞同。法家医学家米高尔·奥登在不满“猿…人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人类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超过猿猴,人类的祖先应该是海豚。”理由是:人类本性亲水,而猿猴厌恶水(开始就等于批驳了“海猿形成说”);人类脊柱可以弯曲适于水中运动,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后仰的,不适于水中运动;人类的婴儿一出生就可以戏水游泳,而猿猴的幼仔不行;人的躯体光滑同海豚相似,而猿猴躯体却长满了毛;人类能以含有盐分的泪液表达感情,海豚恰恰也会流泪;人类喜欢吃鱼虾和海藻,猿猴却不喜欢;更有意恩的是在动物界中,只有海豚和人一样可以面对面的性交,而猿猴则是伏在背部上进行的。所谓“食色、性也。”本着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类同海豚更为接近,而与猿猴大相径庭。(等于又批驳了猿猴变人说)
这位法国医学家虽有敢于对达尔文“猿…人进化论”挑战的勇气,但论据仍不够全面。例如:海豚是如何从水中转移到陆地上来?又是如何将鱼尾甩掉而长出四肢并能靠下肢直立行走的?
我们承认海豚脑容量大,确也很聪明,也是接近人类的重要一点。是不是与人类有某些近似点的动物(如企鹅用双足直立行走、青蛙皮肤裸露无毛、猫头鹰双眼长在脸的正面、猿猴的骨格结构),就都与人类产生了亲缘关系呢?
人类就是人类。人类有自己的起源和形成渠道(容后文介绍),为什么非要由其它动物变化而来呢?
奥登先生敢于向达尔文猴变人的魔术论挑战,其创新精神和勇气可嘉,但这不是法国人和英国人争夺人类起源的发现权问题,用魔术论挑战魔术论的方法却也不值得提倡。
可爱聪明的海豚只能成为人类的朋友,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不应该去称谁是谁的老祖宗。
九、土豚进化说
何为土豚?土豚又叫非洲食蚁兽。它虽然身强力壮,却是靠吃白蚁和蚂蚁为生。
科学家们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豚拥有最多的和其它哺乳动物相似的特征。由此推论,它是目前尚存的哺乳动物中与共同祖先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种,所以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是由一种基因十分类似于现代土豚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剑桥大学的一位研究者解释说:“哺乳动物共同祖先(是谁?)的染色体构造和现代土豚十分接近,这并不表示二者在形态上也一定相似,染色体的进化与形态进化并不同步。”
由于猴变人的新神话逐渐地暴露出它的臆测性和虚伪的“科学”性,已经不再被科学界认可(当然不排除仍有坚持到底的例外人),为了能寻找到真正合乎科学的、确切的、合情合理的思路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从各方面寻找突破口,甭管什么动物,只要某一点能同人类相近,便提出来与达尔文的猴变人挑战。
同人类在某一点上相近的动物实在太多了,如人类属于恒温生物,可几乎所有哺乳类和鸟类都属于恒温动物;又如人类属于杂食生物,可杂食的动物也很多;再如人类无须冬眠,不需要冬眠的动物也不少。人类虽然不该属于动物,但为什么会与众多的动物在某一点上总有相近或相似的地方呢?(后文自有解释)这就难怪有人考虑到土豚了。
人类不仅是有物质生命(肉体),还是有精神生命的物种,所以人类有尊严、有意识、有思想。他自有自我形成的渠道,无须由其它动物变化而成。动物变人的思路正是被“猿猴变人说”引入的误区!
十、恐龙起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