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中正的三皇五帝-第五章 开天明道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开天明道(1 / 2)

无论伏羲走到哪里,他依旧高台观水,作圈画圆。他将世间所见之物分为天,地,水,火,山,泽,雷,风八象。并将此八象之源归之为气。认为世间所见之象皆由气生,气有轻清之气上生于天,化为雷火风,气有重浊之气落之为地,化为山水泽。轻清之气为阳,重浊之气为阴,阴阳为气之两仪,阴阳不动为原始之太极,阴阳互动而生天地。轻清之气为圆形是故天乃圆象,重浊之气是方形是故地也方形。此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圆地方之说也。两仪之气为天地之象,天地便为两仪之体。以上所得,是伏羲长思之果。

一日,伏羲领朱襄、昊英等人来到了一处黄河岸边,此处黄河正与洛水相汇。因为走的累了,伏羲就让朱襄等人坐下歇息,自己呢,就在一处高台上眯眼打坐。忽然风声大起,山林唰唰呼啸,河水巨浪冲天,急流涌去涌来,相撞之水旋转,河边之水拍岸。有浪花跃上高台,打了伏羲满身。伏羲向后跃出。见台上有几处被水击湿,伏羲一数却是三处。豁然有一长思不解之迷开朗于心。原来伏羲正在思索为何有一二三四这些数,见水湿三处,方知这数乃是由象所生,无象无数,象能生数。伏羲心潮翻涌,大声喊道:“天啊,象能生数,数由象生啊!”

喊声未落,河水之中腾地飞起一物,带河中之水直上天空,天上黑气白气如水中漩涡般转动,层层叠叠又上下翻滚。此物钻空随起一声炸雷,有光似刀自天而坠。伏羲以前想过,此气叫云,此光叫闪,天上落水叫雨,落花叫雪。雷鸣闪电刚过,便有雨如注自天而降,风吹雨势,斜线通天。高台之土,倾刻为泥。伏羲双手擎天,丝毫不为风雨所动。尽管朱襄等人大声喊他,伏羲却如没听见一般。

伏羲冒风雨细看那物,虽已腾于云雾半遮半掩之中仍见其形。头似所捕驼马但有鹿角旁须,蛇项蜃腹长鲤亮鳞。有虎掌鹰爪踩于云中。目如巨兔耳似犀牛,尾似摇林。此物用尾来回晃动数次,那云雾既自行散落,伏羲见天空红云朵朵,竟然在那似马非蛇之物飞腾之中,排列出图形来。更为奇者,此物并不见落回于水,自消于空中无踪无际。

伏羲回到成纪大殿对女娲道:“我今日在高台见到一物,虽藏于水中却可游于天际,此物鳞虫之长,呵气成云,来去乘风,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能大能小。大可比天上之飞云,小可隐形于波涛中。真是天下第一神物也!”女娲道:“今日所经风雨,可是此物带来?”伏羲道:“正是。此物可叫龙马。最奇之是,此物一出,天上竟排出数字图形来。此图一出,心中长期以来所迷诸事,均已化解,现在我心如日月。”女娲笑道:“夫君难得好心情,免了每日眉头紧皱。明日我约族人朝拜!”伏羲道:“昔日我们在这成纪建造部落之时,你可记得你曾经骑了几年的那只斑斓猛虎?”女娲笑道:“那是我当年之坐骑,怎么能忘记呢?”伏羲道:“在我未见到这龙马之前,我也崇虎,虎乃百兽之王,又威慑百兽之力量,可这虎毕竟只是山林之物,它离开了高山和森林,或到了平阳,或到了河里海中,或到了天上,它定然不再是能者了,而我所见之龙马确是正能补上这些不足。我希望我们的部族无论处于何时,处在河地,都能是能者,是王者,所以我想结合你所骑过的虎行虎能,再与我所见到的龙马合在一处,做为我们太昊部落的徽记,我把它叫做图腾徽铭如何?”

女娲道:“你的想法也正合我意,我们是一个人类的部落,是应该有一个部落的标志啊,图腾代表者我们太昊部落发扬光大的雄心壮志。”伏羲道:“好,我们设计了我们的标志,然后在开一个像样的盛会,我也想将我之所得讲给族人听。”

伏羲和女娲忙了几日,用兽皮做了一面大愫旗,用绳将它们连在一起,在大旗的上面,拼了一个龙马之形,在旗的下方,拼成了一个虎的图案。然后用一跟大木桩把它高挂了起来。过了几日,女娲和伏羲领一些族人来到伏羲在成纪拾取太极图处叩拜。这次,伏羲将此处定名为卦台山,在今天甘肃天水市郊不远之处,已定名为麦积山画卦台。族人皆跪拜于高台的大旗帜之下。伏羲站于高台之上,先用手指大旗道:“这面大愫旗,就是我们太昊部落的标志。愫旗的上面拼成龙形,下面拼成虎形,表示我们太昊部落可以上天,可以入水,可以伸展于地面之上,将这广阔无边的大地做为我们太昊部落的家园。下面这虎形大家都见过,也打过交道,知道它凶猛无比。可上面这只龙形,你们可能都没见过这神奇的天物。我现在讲给你们听。前几日我与朱襄、大庭、昊英等几个人在离此很远的地方,也就是在黄河与洛水的交汇之处,看见了一个奇景,以后,我们太昊部落会在那里铸一高台以供我观天察地之用,因距离此处太远,便在此处讲给族人。我们看见在闪电劈雷之后,有一巨大之物从黄河里腾起,翱翔飞奔于天上白云之间,此物之形状,就向我和女娲所做大愫旗上半部的形状差不多,可它的本事却是大的很了,能腾云驾雾,有千般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我看见了此物,以前很多我一直思考而又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就都清楚了,难道这不是天地间的神物吗?那么你们可能要问,什么事情我弄明白了呢?平常,我们总是数得从一到九九个数,再有一个零便是十个数,可这十个数以后是多少?那便是十。有了这个十,数与数之间便可相接相传下去。如十以后是十个有一,十个有二,十个有三……十个有九,以后是二十,二十有一……三十,四十,五十,五十有五。可知这天地之数是多少?现在我已知晓,天地之数便是五十有五。可这天地之数从何而来?那便是这次出自黄河之龙马飞上天际之时带来一张图告诉我而得知。此图为河图,河图总数便是天地极数。天数是多少呢?天数便是从一到九这九个数中之奇数。天一天三是生数,天五是变数,天七天九是成数,天数总和二十有五。而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总数三十,地二地四为生数,地六地八地十为成数。这些数中,天九是天一天三天五之和为乾元,地六是地二地四之和为坤元。”

伏羲又道:“我们人间所见之物为象,天、地、山、水、雷、泽、火、风为天地间八大物象。我所言之数便是由象而生。族人请看苍天之中有几处云彩?”有人数道:“有三处。”伏羲道:“对,为何有三这个数?就是因为天上有三片云而得,如有四片云则有四这个数也,这就叫数由象生。可地上之象却不能为象。你们看远处这歧山山峦叠障,起伏不平。有高有低,有圆有方,这叫什么?这叫形啊!可这象、形由何而生呢?便是由气。”

伏羲拿起阴阳太极图道:“人生之初,本没有天、地、山、水、树、人等物,只有一物,便是这似阴阳鱼般之太极。这时,天地不分,四处一片黑暗混浊,此混浊之物便是气也。不知何时,太极崩裂,轻清之气上生为天,重浊之气下沉凝结为地。此为太极生两仪也,天地是为两仪。天有天、雷、火、风四象,地有地、山、水、泽之形,此所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从数而论,天为阳为一,”伏羲在阴阳鱼上画一横;“地为阴为二,”伏羲有画两个连续横横―,“阳上之阳为老阳二,阳下之阴为少阳,阴上之阴为老阴,阴下之阳为少阴,此所谓两仪生四象也。此四象,在数上表为一、二、三、四;在一岁中表为春、夏、秋、冬;在方位上表为南、北、东、西。而老阳之阳为乾,表天;老阴之阴为坤,表地;老阳下阴为巽,表风;老阳中阴为离,表火;少阳下老阴为艮,表山;老阴下阳为震,表雷;老阴中阳为坎,表水;少阴老阳为兑,表泽。乾、坤、巽、离、艮、震、坎、兑为八卦,此为四象生八卦也。此八卦与八大物象相对相生,成物象于无穷无尽也。春天惊雷震动之时,天下事物复苏萌发;巽风吹拂,无孔不入,使物得以舒展,日益唤发;坎之雨水落于大地,促物成长;离之阳光照耀如火,使物茁壮;艮山静止,使物成熟;兑之泽使物各有所得而固其本;乾天主创物以生生之机;再落于坤地收藏孕育。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博,水火不相容,八卦又相错也,动物者莫疾乎雷,吹物者莫疾乎风,燥物者莫过于火,说物者莫说乎泽,润物者莫润乎水,终物始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风雷相搏,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物也。”

阴康问道:“族长,我等凡人,而你是神,你之所言我等不懂。你是否说些我等能懂之语?”

伏羲道:“有些语言,族人均须慢慢贯通,这样才好交往。我之所言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皆是解说自然而已。族人只有懂得自然,做事就少有差错。比如今日族人懂得了春、夏、秋、冬。天气温和便是春天。春天气温变暖,正是草木发芽开花之时,族人便可种黍、搭屋;而天气炎热则是夏天。夏天酷热来临,族人便可放牲、养鱼;天气温凉是秋天。秋天则适合于采集、收割;天气寒冷便是冬天,冬天则需要保火防寒。可这春、夏、秋、冬因何而来?现在只能看见天上之日,晚上才能见天上之月,总之,春、夏、秋、冬四季只因其天体占位和宇宙循环运转而来。而我所演之八卦,正是防患于未然,为未来所想。卦之卦义,便是顺自然之理而推测,如族人不信,说出所想我来推之。”

一族人道:“明日天气如何?”伏羲算道:“有雨。”

一族人道:“你说有雨,可这雨是大是小,我们可做防范吗?”伏羲道:“此雨不大,属毛毛之雨,不会波及洪水,也不必防范。只要多备一些干草于屋中,做到能引火就是。”

一族人道:“我有一个长思不解的事,这地上的洪水是怎么来的呢?”伏羲道:“地上之水来源于天上,天上下的雨落在地上便成了水,而大地是不平的。雨水落在了大地以后,高的地方的水往较地的地方流,这就形成了水流,一个水流和一个水流地汇在了一起,便形成了小的洪水,而多个小的水流汇在一处,也就形成了大洪水。”

一族人问:“我们在姜水歧山山洞时,看见姜氏族长死了,后来又看见有很多人被水淹了,顺着水漂走了,难道人最终的命运就是死亡吗?”伏羲道:“人的出生和死亡其实和我们能看见的树木一样,我看见树长到一定程度就不长了,而人的个头也是一样,我记得我小的时候长得挺快,一长就长到现在这么高,我原来以为我会一直地这样长下去,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其实现在我的个头也是比大家高了一块的,可也不会再长了。那么,长与不长是我自己能够决定的吗?不是,人的个头、树的高矮和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不是随自己的愿望而决定。如果你们问我是谁决定了这一切呢?我的回答便是苍天,至于每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说实话,我自己的生命多长我都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