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第三十八回 宝庆科考(一)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重建大宋帝国> 第三十八回 宝庆科考(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回 宝庆科考(一)(2 / 2)

武科简单,先考一篇文字,对西河口之战的看法。二考武艺,马术等。

工科也考一篇文字,给出一篇错字连篇的文章,找出错别字,然后写一篇制造某种器具的设想,或画一张设计图纸。

医科由太医院出题,先考各种医学常识,再提供一些药方,要考生加以分析,之后假设一个病历,由考生写出治疗方案和药方。

农科由于涉猎范围比较广,细分了各个专业,比如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考生按专业进行考试。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方面农林部自有一套考试办法,我也没有干预。

为这次考试我专门成立了考试院,一改以往的录取模式。除文科和武科分级考试,即先乡试再会试最后殿试,其他各科不设乡试,而是先寄一份自我介绍给考试院,说明自己经历及目前从事的行业,再由考试院签发准考证明,收到准考证明的即可入京参加会试,会试通过的按名次进入专门的太学学习。会考的前二十名进行殿试,殿试的前三名授予七品以上官职,前十名授予九品以上官职,其余的也进入太学。

考试院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消停过,宗亮、陈窈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加入到考试院参加预审,后来醒言也加入了,我把沈从龙也调了过去帮忙,最后我自己都不得不抽出时间加入。整个大宋都疯了,数万封来信快把考试院给淹没了,一些富商大贾透过各种关系也想从这些非传统科目入仕。这不,杨太后来找我了。

那天刚下朝,清荷就告诉我,杨太后有请。妈的,每次这个后妈有请我就得放点血,上次那音乐盒这老不死的一口气问我要了八个,心疼得我直哆嗦。她也不想想,几十个音乐盒老子就能从那帮财主手中淘换数百万银子加上东西啊。哎,算了,只要她不在政务上烦我,钱就让她捞点吧。

我想得倒挺美,没想到这次老娘们真就来问我要官了。她想利用这次机会让那两个宝贝侄子当官,杨谷、杨石想从文科或武科入仕肯定是没戏的,他们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靠给杨太后拍马屁打秋风过日子。史弥远当权封给他们的爵位不小,都是国公,可那是虚衔,想要实权那是没门。我主政以后,因为根基不稳,除了宗亮我让他当了尚书,醒言一直在参事和侍郎的位置徘徊,当个近卫军军长不知有多少人想方设法挤兑他,要不是五马山一仗建立奇功,估计也要被那些朝臣给拱下去。

如今政局逐渐稳定,我说话越来越算数了,老娘们开始为她的娘家人打算起来了。看着垂头站在一边的这两兄弟我没说话,我其实对他们并不反感,他们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人,有时甚至有些窝囊。不管怎么说,杨太后对我的承认是我皇位是否安稳的最有力的保证,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得罪杨太后。

我问他们想做什么官,杨谷、杨石对看了一眼不敢说话。我让周围服侍的人全都出去,看屋里就我们四个人了,我直截了当地说道:“现在就我们一家人在,没外人,你们说说你们的想法,不用害怕,怎么说都成,我不会怪罪。”杨太后听了这番话不由一阵感动,心说要是济王决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不由对眼前的皇帝亲近了几分。我可不知道杨太后心里怎么想,我也不是真有那么孝顺她,只是想尽快解决,懒得在这里和他们罗嗦。

杨谷、杨石鼓起勇气说道:“我们想进太学,不是原来的那太学,是工科的太学。可我们什么都不会,所以想请管家帮帮忙。”

不但杨太后愣住了,我也愣住了。他们哪怕跟我说要做左丞相我都不会这么吃惊。

我和杨太后都奇怪地看着他们,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难道这两个纨绔转性了,也想干正经事了。杨谷说道:“太后、官家,诗词歌赋、经世济民那些本事我们没有,也学不会,我们对全尚书和陈窈参事的那些本事很是佩服,他们的本事既好用又好玩,可我们什么也不懂,所以想跟着学学。”杨太后听了他们的话脸色颇为难看,虽说有宋以来士农工商并举,工商业总算有了抬头的机会,但此政策的原始出发点是建立“民富足而不知反”的想法上,当然后来政府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因此这一政策一直得到延续和发展,但士子文人们骨子里还是存在薄工轻商思想,杨太后脸色难看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事情的另一方面,因为杨谷说出了工科最显著的特点:好用,好玩。好用不用多说,好玩看起来有点玩物丧志的意味,但好玩也意味趣味性、商业性、和普及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