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发展大清的经济,光靠这些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只是发展台湾经济的前提条件的道路。就算将来这些制造局、船厂、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那也只是为大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要想使台湾的经济能够得到真正的大发展就非要有优秀的软件不可!(是指指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当然修建铁路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加快物资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从前从北京到上海走陆路需要花费二个月的时间,而等铁路修通后火车从北京出发七、八天后就能到达上海。而且火车一车所运物资可以抵得上数百辆马车所运物资。
等铁路修通后,大清的物资流动速度将成百上千的增长,到那时大清两地的沿线一定会变得很繁荣!因为物资流动越快,经济发展也就越快,不然也不会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了!
在这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就是英国人了!自从他们的第一条铁路在1830年正式通车后,铁路运输就以其速度和惊人的载货量征服了英国人。于是一条条的铁路在英国不断出现,从此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而那些投资在铁路上的商人和贵族们无一例外都发了大财。就拿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来说吧。它在1830年最后4个月中共运载7万人次旅客,1831年的运输总收入达50万英镑。尝到了甜头的商人和贵族们不断将资金投入其中,到1832年,英国已经拥有了24条商用铁路,最兴旺的一条铁路每天要运输一万吨货物。在新路线上运载客货的火车头,多数为斯蒂芬森工程公司所建造,而且主要是“火箭”型或“行星”型。火车头装有高压锅炉,内部有精巧的汽管结构网和一对卧式汽缸,这种构造成未来火车头的标准模式。这些坚实的火车头可牵引12辆载客或载货车厢,以每小时33千米的速度行驶。到1833年,英国开采后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
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虽然当时知道铁路重要性的人有不少,但大清那些昏庸了官员们!他们不仅不认同这种新生事物,还认为修建铁路会破坏大清王朝的气运!我对这些人的昏庸无知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他们这样认为对我不仅没有什么坏处,反而还有些好处!一旦他们认识到了修建铁路的重要性后,他们就会立即着手修建铁路。而等铁路修建成功后将极大不利于我以后的大业!因为他们可以依靠铁路快速调运兵马和钱粮,取得战争的先机!
这几条铁路同时建造,从1877年9月份开始一直到1883年才相继完工。!有了这几条线,李越就可以将全国更加紧密的联在一块,极大的增强我军的防守作战能力。可以这么说――有了这些条铁路,我就可以将自己的十多万兵马当成三十万军队来用!
谢谢大家的支持啊,本人会努力的啊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