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也快,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李越忙着整理国内事物,根本就无瑕管理外部事物。而醇亲王也于1877年5月中旬回到了大清国。此次出访可谓收获颇丰,不仅在美国签订第一个平等的条约,而且在美、德、英、法等国获得了一部分人才之外,同时也达成了贸易协定,不光先前从美国买回来的设备以外。
这次从欧洲回来,足足租了二十三条商船。当时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如此描述的:一位来自远东的大清国亲王来到欧洲,他挥舞着金钱四处购买,这简直不感相信清国人竟然有能力买下这么的东西,并且还雇用了大批的人员。在40年的时候,帝国首先打开了他们的大门,从此让他们知道了这个世界,并让他们懂的了什么是商业,但这次他们却给我们深深的上了一课,相对于他们的慷慨我们应该表示感谢。
醇亲王在欧洲的访问也打破了,大清国第一次出访欧洲各国的历史,同时也派公使到各国出任,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欧洲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身影。以前欧洲各国对黄种人尤其是清国人都有一种排挤种有异见的本能,他们瞧不起懦弱的人。现在这些人闭上他们的大嘴了,他们知道现在他们需要清国的订单以难持生活,不得不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并想方设法的为清国提供便利。
1877年3月19日李越正式颁布了《大清商业规范条例》。不仅制定了严格的商业道德体系,还详细的对各种商业规范进行了解释说明。力图整顿大清的商业市场,使其能够得以健康的发展下去。同时为了鼓励经商,李越降低了各种商业税。保障商人在大清的合法地位以及所获得的利润的许可。
对于大清出台的一系列动作,大清的商人们简直都乐坏了,尤其是在沿海省份更是商业活越的地方和产生资本主义。
而大清的地方官员们并没有刻意的阻拦此次法规的实施,他们也知道只有搞活了商业才能更好的捞大把银子。
而修建铁路的事情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浪潮,以奕匡为首的满族贵族集团和以翰林院为主的士大夫阶层集体出来反对,这将影响大清的命脉啊。以奕欣、李鸿章等人则持支持,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社稷安危啊。这两边的争吵,李越也是很愿意的争吵的。
对于修铁路的事,远在新疆的左宗棠都上书表示支持修。可是铁路是要修了,可是这银子户部尚书说国库末有盈余没钱,这让李越很是伤脑筋。最后还是手底谋士想到了主意就是在民间集资。
李越一想也是国家没有这么多钱,可老百姓那有啊,象他们钱啊总可以吧?这还是要遭这些官吏的反对,说什么有损国家威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李越大怒了,决定以一亿两修建三条铁路分别为京沪线、京乌线以及通往乌兰巴托线,分期八年修成。朝廷出资四千万两,李越命内务府出资三千万两,而剩下的则由百姓自愿出资。
当大街小巷巾满了修建铁路时,老百姓根本就不弄不明白是什么事,只知道去干活有工钱可拿,还有大白馒头吃。所以这些生活在低层的人们是踊跃参加,资金的筹集是通过中华帝国银行来进行投资的。很快这些股份就被出售一空,有不少沿海的商人集体购买这些股份。这让李越很是高兴啊,至少这些商人也是在为自己赚钱啊。
为了修建铁路李越专门成立了铁路局,负责建造和监督事宜。因为要修建铁路,铁路局专门雇佣了近二十万民工,对于原本就没有保障的人来说,得到这份工作是相当不容易的,也使得这些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为铁路局开出的报酬是每月二两银子,足够他们养活全家老少了。而等条铁路修建好后以李越估计一条京沪线能每年赚进数百万两的银子啊。将极大的带动大清经济的快速发展!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