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不知从那一年开始,总之是在结婚以后,他开始注意所有的女人,开始对所有的女人产生兴趣,欲望和冲动,所有的女人都能构成对他的吸引。他知道,自己的审美观在下降,甚至完全失去了审美观,而变成了一个雄的动物。而在从前,他是一个纯洁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女性美的崇拜者,一个浪漫谛克的小男孩。远远的欣赏一个个美好的女子,犹如欣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独自的做梦幻想。纯情少女们在闪光的雾霭之上隐现。平常的女孩从不曾进入他的视野,参加熟人的婚礼,他总是不无遗憾的想,他们怎么能那样心满意足的娶一个并不出众的姑娘。一个个姑娘在他的身边擦肩而过,他毫不惋惜。但他终于恋爱了,那个姑娘从厕所出来,他走进去,发现便池上一条染血的卫生纸,一汪残留的微黄尿液。顿感一种穿透肺腑的嫌恶和恶心,一种深深的绝望,觉得万念俱灰,人生了无生趣,没有意思,不值得活。但后来他还是结了婚,他知道了不管多美的女人都是女人。女人不是天使,不是女神,不是圣母玛丽亚;不是含羞带怯的小脸儿,散发着玫瑰的芬芳。她们也是人,是女人,比男人更虚伪,更放荡,更愚蠢,更肮脏。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风华绝代,明眸皓齿,都是那些酸男人的自作多情。你看到了她们迷人的脸蛋,诱人的腰身,却没有看到他们胸脯上的一块狗癣,屁眼儿里的一朵痔疮。他在心里恶毒的作践着女人,但却仍然迷恋着她们散发着异味的肉体。他不放过一次寻欢作乐的机会,他觉得每一次的寻欢作乐,都是白得,占便宜,是死之前又多了一次享受。自从他第一次把女人压在身下,他就感到了灵魂的深深堕落和肉体的丑恶卑微,他要更深的堕落下去,直到死亡。第二华人站
梦非梦
梦非梦
秋禾忘了点儿什么,他感觉到自己忘了点什么,可一时又想不起。他只记得昨天夜里死了一个人,他要赶去参加葬礼。其实也不是什么葬礼,只不过是送去几刀烧纸,跪在棺前磕个头,或者领受死者儿女一个大礼。但多数人只是去送纸,倒并不一定非得磕头。但秋禾今天决定在死者棺前磕个头,死者生前是他爱戴的一个老人。
临出门时,秋禾拿了些钱揣在兜里。他要先到小卖部去买纸。路上,天有些阴,但不是很阴的样子,有没有太阳,秋禾没在意。一阵小风刮过,旋着,卷起半尺多高的一柱黄尘,在秋禾脚前一米多远的地方移动着。像是为秋禾在前面引路的顽皮小孩,使他觉得又惊异又有趣。并不快走,惟恐踏灭了它。但它却拐向了路边,消失在了旁边的沟里。
路上,秋禾遇到一个人,拿着一杆秤,卖的什么秋禾没看清。他问了一句,那个人却像没有听见,头也没抬,低声嘟哝着什么。秋禾看着他有点面熟,直到到了小卖部,才记起这是他中学的一个同学。
小卖部里没有几个人,秋禾都认识,他无意中说起刚才遇到的那个同学,屋里的人都惊愕的看着他。秋禾并没往心里去。他买了纸,但在掏钱时,发现兜里除了一只空烟盒之外,什么也没有。他从没有抽烟的习惯,兜里不会存有抽完的烟盒,临从家里出来时,明明放进去的是钱。怪事,他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怪事。小卖部的姑娘说你没带钱,就先把纸拿走吧。秋禾把纸按在柜台上,说:先放在这儿。
出了小卖部,急匆匆的往回赶,走了一段。秋禾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绕了一个圈子。路上他又碰到了那个中学时的同学,仍然手里拿着盘秤,低头自言自语着什么。
家里的门洞开着,母亲端坐在屋内,慈祥,和蔼,可亲。给你五爷送几张纸,别忘了给你五爷磕个头。这声音熟悉而又陌生,似在那里听过。思忖着,在抬头时,发现屋里仍是空空,母亲已经不见。
秋禾把钱仔仔细细的数了一遍,揣进兜里。向屋外走了几步,又把钱掏出来,数了一遍。天气如此晴好,阳光灿灿的照着,不大不小的风扫过空荡荡的大地,略有些凉。远处横着三两个村庄,遮住了地平线。秋禾觉得离第一次出门已经年代久远了,恍如隔世。小卖店里自己没有拿走的黄纸,想来已经朽烂变糟不复存在了。
秋禾漫无目的的走出村子,道上没有一个人,新犁的大地如黑色的浪涌。白杨林里有几片残留的黄闲的聊着什么,一只蝴蝶翩翩飞过,向不远处的一大片瓜地飞去。地里,一个带着太阳帽的年轻女人蹲在地里,很用心的埋头干着活。这时,那几个年轻媳妇已经站起来,围住了一个卖塑料盆的老头,讲着价钱,最后又不买了。一辆摩托由远而近驶来,在雪月身边停下了。哥哥从车上跳下来,急着问:“爸咋样了?”雪月说:“一时糊涂,一时明白,就等你回来了。”哥哥说:“那快回去吧。”走了几步,才想起坐摩托的钱还没给,又转过身。
濒死的人在儿子到来消息的召唤下,清醒过来,但却没有力气再睁开自己的眼睛。围着的人都体验到了他的焦急和苦恼,都在用全身的力气为他着急。哥哥俯下身大声叫着,紧张的看着父亲翕动的眼皮,他感到一个遥远的父亲随时会回到眼前。父亲在积聚最后的力量,旁边的人也都不再吭声,注意的等待着。屋外的人不时探进头,轻声问:“怎么样了?”屋里的人小声答:“还没醒哪。”这时,父亲一下睁开眼睛,整个身子也随之动了一下,但马上又闭合了,一股热的激流在裆间激溅。哗哗的响声,屋里所有的人都听得见。随着哗哗声的减弱,消失,父亲的四肢舒展开来,不动了。有人用手指试了一下鼻孔。说:“死了。”嚎啕声在屋里猛然响起。屋外的人都松了口气,几个停下手,注意听的木匠,又低头干起活来。
屋里一阵忙乱,死去的人被抬到地上的木板上。哭声在众人的劝说声中小了些。近六点时木棺才宣告完成,人被抬到了里面。村里的人陆续送来了烧纸,哥哥接过来,给每个人磕头。
棺盖在钉死前,亲人见了最后一面,雪月觉得自己的悲哀从胸腔奔泻而出,她像一个不知羞的女人那样,号啕大哭。两个姐姐反过来安慰她。木棺被缓缓抬起,刚刷完的朱红格外触目。雪月和姐姐们一路哭着,走在棺椁的后面。到了墓地,把棺椁放下去,抽出绳子,做完了该做的仪式,纸也同时烧起来,十几把铁锹一起铲土,黑色的泥土砸在棺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不一会儿,便填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包。人们开始收拾绳子,木杆,铁锹,陆续往回走。一路上,大家都很沉闷,声音不大的说着话。太阳已经偏西,发出灿灿的光,把道旁的白杨照的金黄。
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雪月就回到了她的发屋,回到了人来人往的镇上。有时也有到镇上办事的村里人,到发屋里来坐。她就想着说不定哪一天,父亲也会来到她的发屋,坐在那个他经常坐的位置上,一声不响的看着她。但她知道父亲永远都不会来了。第二华人书香吧bsp;工厂
工厂
去年的此时这里还是一片庄稼,现在已被红砖围墙圈成了厂区,灰色的屋顶从墙内冒出来,细廋的烟囱直插入天空,像极力伸长的脖颈。滚滚浓烟从顶端快速喷吐,着急忙慌的样子,离开烟囱后,又变慢变缓变淡,拉拉扯扯,最后消失在天空中。厂内的人员走动,机器轰鸣,初看有些忙碌零乱,久了,便看出了条理。
早上六点不到,便有村里人和附近村里的人向这里奔赴,陆陆续续进入厂子的大门,在视线中消失。然后机器声响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十一点半,又从厂子鱼贯而出,在门口散开,骑上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回家。一点钟时,又重复早上的情形,从四处向这里聚集。
我的未婚妻子也在这上班下班的行列中,在红砖墙内,在灰色的屋顶下,在劳累的人们中间,必定有一个身影是属于她的。这使我对这个脱离了四季变化的空间有了牵挂。我一想到她,便会想到这个厂子,或者一想到这个厂子就会想到他。而在一年前,她没有和厂子联系在一起,而现在她成了厂子的一部分,厂子也成了她的一部分。我们在一起时,她说话也老离不开厂子,厂子里发生的事。她也让我到厂里干活,上班下班出双入对,该有多好。但我老让她失望,“你这个人就是隔路,要是换了别的姑娘早把你蹬了。厂里有那么多小伙子你也放心,不怕我爱上他们。”她说的也并非不是心里话,可我更愿意在土地上劳动,更愿意过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这件事上,我们老说不到一块儿去。可每次说过之后,就都更了解对方了。她常常叹口气,说:“我也不逼你去,等结婚以后,你不让我挨饿就行了。”她的话让我感到几分沉重,几分责任。为了她,为了将来的家,我也得想着多挣一些钱。我种的一垧多地,养的两头干活的牛,除了一年的开销,也攒不下几个钱。我还得想别的办法,猪鸡已经养过了,赔赔挣挣干了几年,没挣到几个钱。搞别的又没资金,又没技术,也不知道弄什么。越挣不到钱,就越感到钱的缺乏,就越想挣钱。有时竟沉浸在一种非现实的梦想中。工厂的机器轰鸣,深入天空的烟囱不停的喷吐,这意味着它每时每刻都在进钱。而我挣钱却这么艰难,这更让我感到了这个由红砖围墙,高烟囱,灰色屋顶组成的世界的遥远陌生,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当看到熟悉的村人在里面干活时,我又觉得它离我并不遥远。
一年前,仅仅是在一年前,这个厂子还没有建成,大家都不怎么太想挣钱,无事时就在一起闲聊,打麻将,清闲平淡的消磨着光阴。可自从厂子建成后,大部分的闲人都被“掳走了”。剩下的人心里就不那么平静了,躁躁的,涌动着挣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