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起来我还真是低估这个杨全的能力了!”在位于印尼民主联邦首都―雅加达地下的中国人民国防军驻军司令部之内,面对着眼前巨大的电视墙,从北京赶来“救火”的林太平少将微笑的对着身边的印尼驻军司令马亦龄中将说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似乎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才能,这或许就是一个优秀战场指挥官的天赋吧!”对于在印尼内战时期以及在其后出兵苏门答腊、爪哇岛东部的平叛作战的多次军事行动中与杨全有过长时间接触的马亦龄中将而言,杨全此刻在战场所展现出的敏锐判断力却丝毫不令他感到惊奇。
“是吗?你不觉得一个没有经过正规军校培养在抵达印尼之前也从未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退役尉级军官能如此指挥若定不是一种奇迹吗?”林太平依旧笑着,但是目光之中却明显的闪过某种不可名状的锋利。“战争本身就是最好的学校,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之上象杨全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但是在颇具城府的马亦龄中将面前,这种锋利竟在轻描淡写之间被化为了乌有。“但愿是这样吧!希望他的天才真的已经足以强悍到只靠直觉便从‘伊斯兰天堂旅’的6个前线电子战集群中分辨出真正的指挥中枢之所在。”林太平从容的站起身来,此刻在他面前的显示屏上一幅加里曼丹岛东部的军用地图之上,6个代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器群的位置同样明确的标识同样跃然其上。
自冷战时代以来,电子战已经过去的一种单纯的战术支援手段上升为战争的一个独立维度。交战双方利用专门的电子设备和战术、技术措施在电磁空间进行的争夺,以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种种综合技术措施,演绎出一场场利用电磁波的作用来争夺对电磁频谱的有效使用权的搏杀。而其中利用高灵敏度的探测系统搜索和截获敌方电磁辐射信号或声呐信号,经过分析、定位和识别,获取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位置等情报的手段,更是实施一系列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的基础和起点。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所作为作战中的神经中枢和决策中心已成为敌方首选的攻击目标,其生存与稳定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果指挥所一旦遭到打击,丧失功能,整个部队的行动必将处于瘫痪状态。而面对强敌,提高指挥所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减小指挥所被发现的概率,方法之一就是精简人员,缩小指挥所规模,而采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指挥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情报的收集、传输、处理速度,辅助指挥员迅速决策,从而增强指挥活动的时效性,更能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法基础上至少减员1/3或1/2。但是这样一来,也会令本来可以借助隐秘于辽阔战略纵深和复杂地形之中的指挥中枢,在敌方电子侦察的手段之下无所遁形。
因此在这个方面,自海湾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解决之道便是要组建伪装专业队伍。以政治可靠、保密意识较强、军事素质过硬且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为基干。制定战时快速生产就便伪装器材方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能够生产相关产品的行业和单位进行任务区分,如纺织印染行业可生产伪装衣、伪装网;化工企业可生产伪装涂料、发烟器材;机械工业企业可制作假目标、角反射器;电子、光学类行业可生产伪装检测器材和电子干扰器材等。以预先设置和临时设置相结合。一旦战争爆发便充分利用制式与简便器材,设置假指挥所、假雷达、假高炮阵地等,达到战时以假隐真,以假乱真,迷惑拥有空中优势的假想敌。
而此刻“伊斯兰天堂旅”竟如法炮制,这多少令长于此道的林太平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毕竟如果需要,他所领导下的总参谋部直属伪装部队,可以转瞬之间让一个集团军级规模的指挥中心凭空消失。指挥所被伪装网覆盖后,改变了指挥所及其阴影的形状,以对付敌人的地面和空中光学侦察。假飞机、假导弹在同步制做。烟幕伪装更是壮观。发烟器散发出滚滚白烟,将火炮阵地全部罩在烟云之中。一辆辆电子干扰车开始工作,电子防雷达伪装大显身手。一个昼夜,人工遮障区、假目标区、特种目标区和烟幕区开设完毕。一天前还是空旷的原野,一夜间变成了田园村庄,草垛子、民房、牲口棚、坟地等各种伪装物,应有尽有。而且,在这个山村里竟然还隐藏着一个师级规模部队的兵力。
当然林太平的自信并不只缘于自身在伪装和设置假目标群上的造诣,事实上在中国军人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只防不攻”这个概念。因此在指挥所防卫之中,中国军队除了积极组织对空防御,以部分空中力量和防空兵力加强指挥机构对敌空中突击力量的打击,充分发挥上级配置和地方支援的防空力量的作用,做到弹炮、高低空防空火力密切配合,增强防空效果之外。更强调发挥我远程打击兵团的作用,先地打击敌作战指挥系统、地面电子战系统及高技术兵团等,以破坏整体协调功能,减弱敌硬打击和软压制的作战能力,将己方损失率降至最低。因此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强大的军事优势和遏止政策,中国军人在这场现代化战争的“挖心”之战中不仅对西方世界以精锐兵力以空袭或机降等方式深入我后方,对我指挥机构实施打击的手段有备无患,更早已准备好了“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因此在总参直属的电子侦察和突击部队―“牙旗”数字化步兵旅的强大支援之下,林太平并不难从这6个伪装目标之中判断出对方的“真身”之所在。而如果他愿意,此刻便在爪哇海之上待命的“牙旗”数字化步兵旅的预备队更可以在他的老友―荣波大校的带领之下将“伊斯兰天堂旅”的指挥中枢轻易捣毁。但是林太平并不急于这么作,在他看来“伊斯兰天堂旅”针对坤甸突如其来的围攻正有如一张最为直接的试卷,可以为他真实的测试过杨全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官的全部能量。杨全在坤甸以北的要塞―三溪珀努利用武装直升机群的机动防御战术已经让他颇为惊讶了,而此刻对方更准确的判断出了“伊斯兰天堂旅”前沿指挥中心的所在,更一举投入了庞大的低空突击机群。
“从现在开始起,解除对杨孤鸿大校的海军陆战队第77旅的出击限制。命令其在2个小时之后全线出击,另外驻军司令部应在8小时之内将该旅剩余重装部队运低战场,投入大规模的反击和追袭作战之中,力争毕其功于一役。”面对着大局已定的加里曼丹岛战场,林太平决定不再犹豫,不仅对早已按耐不住的杨孤鸿大校及其部属全面“松绑”,更决定强化其突击力量。一举扫荡“伊斯兰天堂旅”在加里曼丹岛中部和西部的根据地。
“林助理,诚入你所说杨孤鸿大校的海军陆战队第77旅目前已经是印尼地区驻军最好的战略机动力量,全部投入加里曼丹岛战场是否……。”面对林太平的雄心勃勃,马亦龄中将不得不提醒道。虽然渗透入雅加达的“伊斯兰天堂旅”所谓精锐―“复仇者”中队显然早已被锁定,而在荣波的“牙旗”数字化步兵旅先遣精锐步兵的强攻之下,雅加达的局势必然将很快得到控制。但是身为印尼驻军司令的马亦龄中将却深知印尼局势的复杂性,一旦加里曼丹岛战役展开,那么与爪哇岛仅一水之隔的马都拉岛、龙目岛、松巴哇岛等爪哇岛以东的努沙登加拉群岛必然会陷入一场动乱之中。
努沙登加拉群岛虽然在印尼内战之中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这种稳定事实上缘自于中美两方在印尼问题上的妥协。在中美两方在各自的力量都没有准备好之前,一致将努沙登加拉群岛视为战略缓冲地带。但是这种均衡却并非牢不可破的。在中印战争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便曾想利用中国军队注意力集中于印度洋,主力西去之际,以努沙登加拉群岛最西端的巴厘岛为基地窥测中国在印尼的势力范围。虽然那一次冒险最终以华盛顿方面的退缩而告终,但是中国军队也只是夺回了巴厘岛而已,努沙登加拉群岛的整体态势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而这一次“南洋解放军”在加里曼丹岛的复兴和行动很可能将会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引为题目,在努沙登加拉群岛煽动种族仇视和独立运动。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尼驻军司令部手中不保有一支战略机动力量,单纯依靠年轻的印尼民主联邦军队和内卫部队恐怕很难控制住局势。
“马司令,这一点上你显然是多虑,中央军委竟然决定要和西方摊牌,自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而这一轮新的较量也绝不是海军陆战队第77旅这一支孤军可以左右的了的。因此中央军委早已决定抽调更多基干力量抵达印尼战区。”林太平微笑着回答道。显然在他手中所掌握的力量早已超过了马亦龄中将想象。“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只能说我们所面对的战线需要的兵力恐怕……。”马亦龄中将微一沉吟之后说道。“中央军委这一次已经下定了决心,一举改变我在印尼东部群岛的不利态势,调集的兵力将在一个集团军以上。”林太平信心满满的继续说道。“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是否意味将不再采取守势了呢?”虽然没有继续问下去,但是马亦龄中将心中却隐约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第二十四章:日尔曼之鹰(完)
敬请期待下一章:合围剿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