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十八章:回到主题(五)上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十八章:回到主题(五)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回到主题(五)上(1 / 2)

波兰国防部长克利赫的话得到了绝大多数东欧国家的赞同,在铁幕轰然倒塌之时。虽然并非是所有东欧国家的人们都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迁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今天执掌东欧各国的民主精英大多发迹于那场虽然不见硝烟,但破坏力却胜于战争的那场社会动荡之中。而波兰在那一场东欧剧变最是扮演了最为直接的导火索的角色。

剧变首先从波兰开始,然后有如江堤决口,一发而不可收拾,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在一夜之间更换了旗帜。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偏偏是波兰,这个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无论从战略位置、经济和军事潜力以及人口数量来说,都处于关键地位的国家首先出现了问题?

一般的学者都认为苏联的干涉以及由此而使波兰陷入的经济困境是剧变的直接原因。波兰和其它绝大多数东欧共产主义政权一样,是由苏联一手栽植起来的。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5%,工人阶级只占全国人口12%的穷国,战争中又遭受了几乎是全面的破坏。

波兰具有议会民主的传统,早在16世纪时就成立了贵族共和国,实行贵族议会代表制,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民主制”,1918-1939年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但同时也造成了波兰的极端民主和无政府状态,各种政党林立,独立前波兰就有工人党、农民党、社会党、民主党等党派。1939年,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波兰灭亡,直到1944年才在苏联军队的帮助下,重新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由于苏联和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关系破裂,进而帮助波兰共产党上台执政。后来根据雅尔塔协定,波兰和其它东欧国家被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

针对波兰的特殊国情,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不能盲目模仿苏联,而应走一条独特的道路,如原波兰共产党(1918-1938年)政治局委员阿兰普在去世前写了一篇关于波兰未来的论文提纲,即《兰普的政治遗嘱》,兰普认为:在波兰不能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提建立一个民族团结政府,它应以民主的方式重建被破坏了的国家。

而在实践中,以哥穆尔卡为代表的波兰共产党人,也立足现实,提出了有别于苏维埃制度的新型的由人民民主模式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这种模式在政治上由几个阶级联合组阁的政府和实行多党议员的民主政体,经济上是国有、集体、私营和小生产者的多种经济混合并存。斯大林最初也同意波兰走通向社会主义的民族道路,但随着国际冷战形势的发展,又很快改变了态度,帮助以贝鲁特为首的党内教条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推翻了哥穆尔卡的领导,选举贝鲁特为总书记,从此波兰开始全盘接受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把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外来势力强加给东欧的斯大林主义”这一历史积怨一直沉淀在民族意识的深层,在1956年的波兹南事件、1970年的十二月事件和1980年的危机中都带有明显的反苏情绪,直至80年代末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危机--总爆发出来。

70年代末期,由于波兰当局的错误政策,经济状况迅速恶化。1980年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变相涨价的办法,提高商品价格,特别是肉类等食品的价格。7月,卢布林等地发生了罢工,并波及华沙等主要城市。8月14日,波兰当时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工人举行罢工,成立罢工委员会,选举曾参加1970年工潮被解雇的电工、地下组织“自由工会”的组织者瓦文萨为主席。

罢工很快在格但斯克、格丁尼亚、斯切青等港口城市蔓延。16日,格但斯克数十个工厂在列宁造船厂成立了厂际罢工委员会,两天后156个工厂加入了该委员会。同日,斯切青也成立了厂际罢工委员会。此后,声势浩大的罢工浪潮席卷全国。除了增加工资等经济要求外,还出现了建立独立的自由工会和恢复波兰独立等政治要求。

罢工工人受到广大民众的同情和支持,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和教会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团结工会出谋划策。9月17日,拥有300多万人的团结工会宣告成立。瓦文萨从众多的罢工领导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一批主张西方民主、多年来一直反对当局政策的知识分子以及天主教知识分子聚集在瓦文萨身边,成为他的顾问。团结工会由罢工工人的组织逐步演变为强大的政治反对派组织。

1981年12月12日,团结工会在格但斯克召开秘密会议,一位代表直言不讳地大声喊道:“我们应该说,我们想夺权!我们想夺权!”会议一直开到深夜零点。但是第二天清晨,波兰电视屏幕上却突然出现了一位戴深色眼镜、全身戎装的将军,他就是后来集波兰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雅鲁泽尔斯基大将。他以坚定有力的声音向全国宣布:“我宣布从今天起成立救国军事委员会。”

为了稳定局势,波兰统一工人党更换了领导人,作了一系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让步,同团结工会达成了停止罢工的协议。1980年11月19日,团结工会得到当局的承认,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的工会宣告解散。

但是团结工会同当局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团结工会不断提出新要求,以罢工作武器,对当局施加压力。社会对团结工会的声援高涨,与当局的冲突不断发生。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内部在如何应对这样严重的局面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动荡的政局造成生产急剧下降,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秩序混乱。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多次批评波兰领导人对反对派过于软弱,甚至示意不惜像1968年对捷克斯洛伐克那样动用武力。

面对团结工会步步进逼、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矛盾加剧、外国武装干预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当时的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不得不1981年12月13日宣布实施“战时状态”。实行宵禁,切断全国通讯联络,禁止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禁止工会和其他组织活动,对部分单位和企业实行军管。对瓦文萨等3000余人实行隔离。

但是“战时状态”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字眼,问题就出在1952年波兰宪法制定者们根本没有想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会出现要实行紧急状态的形势,因而只写进了一旦国家安全受到战争威胁时即可宣布实行“战时状态”的条文(当时称“战时状态”只是一种权宜的办法),后来竟被人们说成是执政者对人民宣战。因此街头很多地方都停着坦克,荷枪实弹的士兵三人一组,川流不息地巡逻。遍布路口和广场上的哨兵点着了篝火取暖之时,虽然街上行人稀少,但是却到处可以听到有人在低声咒骂当局。团结工会在各地的分会到处发动群众聚集,呼喊着口号,摇动着手中的小旗,散发着传单,但不久后就被警察驱散了。媒体报道了各地团结工会举行罢工的消息,但都很快平息下来。

过了两个月,团结工会的街头抗议活动又活跃起来。我们常常见到示威游行队伍在使馆门前经过。他们高呼“打倒军政府!”“团结工会万岁!”“你们的冬天,我们的春天!”等口号,到古城王宫广场集合。防暴警察则用催泪弹、高压水龙驱逐他们。但是这样的场景却令很多波兰人认定无论团结工怎样,当局都不应该使用这种办法,这样只会进一步失去人心,后果难以设想。他们认为,当局实行战时状态是在向人民宣战,很多没有参加团结工会的活动,但是她的心完全是站在团结工会一边的。他们还特意从抽屉里拿出了团结工会的徽章,别在自己的胸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