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每一个无比喧嚣的早晨一样,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在晨曦中再度醒来。位于西长安街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东侧的“八一大楼”,门前军容严整的礼兵正迎着绚烂的阳光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度的重新崛起。作为中央军委的办工大楼,八一大楼曾有着中国的“五角大楼”之称。但事实上这座巍峨的建筑物自1999年代替解放后便一直设在景山前街20号(俗称三座门)的军委办公厅以来,一直被外界认定但实际上没有发挥原定作用,不过是中国军队接待外宾的一个接待点而已。但事实真的如世人所想象的那样吗?
至少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并不这么认为,此刻在一间并不大会议之内,一束从投影仪上照射在屏幕上的光谱刚刚熄灭。一度幽暗的房间里灯光重新被点亮。揉了揉有些生涩的双眼,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长―曹阳上将多少有些疲惫的从桌上拿起属于自己的茶杯,用刚刚从中国南方采摘而来的雨前新茶所特有的清馨来振奋自己的神经。
“太平,说说你的看法。”曹阳总长放下茶杯之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坐在自己身边的总参谋长助理―在“十三翼将”之中被称为“鬼谋”的林太平少将。“应该说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形成最终的决议,但是却已经将欧盟目前所可能采取的几种对应措施都摆出来了,对我们理清思路有很大的帮助。我看花宁平这次的情报交换是完全值得的。”自从从印度洋战区回来之后,林太平依旧延续了自己一如既往的唯唯诺诺,面对着刚才那历时四个多小时的欧盟防务局在圣赫勒拿岛上紧急会议的全程影象资料,林太平竟多少有些顾左右而言它。
“呵呵!你还是老样子,以前在总参二部被称为‘小李克农’的你应该明白所谓的情报交换与其说是交换情报本身,不过说是交换态度。美国人真的缺乏我们对阿根廷军售的资料吗?当然不是,他们不过是想借查尔斯的手向我们表明比起老欧洲来,华盛顿更重视我们对这次冲突的态度。而我们同意交换也无非是想告诉美国和欧盟,中国在阿根廷支持‘切.格瓦拉’旅对于库鲁航天中心的恐怖袭击并不知情更不赞同。”曹阳总长对于林太平的这种“装傻”显然是早已习惯了,倒也并不介意,微笑着说道。
“还是总长分析的透彻。要不是总长指定迷津,刚才我还在纳闷呢?为什么要把我们对阿根廷的军售资料全盘托出呢!更学到了一课。”林太平继续假装懵懂的说道。“呵呵,你小子少跟我装犊子,看来你是不想先开口了。戚度大校,说说你的想法。”曹阳上将见林太平依旧是一副打太极的摸样,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自己身后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戚度大校的身上。
“从理论上来说整个欧洲如果团结起来,的确拥有不输于我们甚至俄罗斯的强大的军事实力。他们的经济总合也足以应付一场数千公里之外的战争。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欧洲团结吗?答案并不难找到。整个欧洲到目前为止依旧是一盘散沙。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圣赫勒拿岛的紧急会议会之上,与会的各成员国会争论了长达四个小时而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与喜欢隐藏自己的林太平相比,戚度大校的态度要直接的多。
在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所获得的欧盟防务局在圣赫勒拿岛的紧急会议的全程影象资料之中,贯彻始终的除了争吵就是扯皮。欧盟各成员国首先对库鲁航天发射中心所发生的惨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作了评估和通报。对于欧洲航天局唯一的航天发射中心在那次恐怖核袭击中的损失,法国方面并没有任何的隐瞒。法国是西欧第一航天大国,也是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法国拥有强大的运载火箭与航天器制造能力和类型较齐全、规模较庞大的导弹研制生产能力。其航天和导弹工业的规模在西欧居第一位,从业人数和销售额均高居西欧各国之首。法国能独立或为主研制各种大型运载火箭,通信、侦察和对地观测卫星,较大型航天器以及各种类型的导弹,共研制过或正在研制约5个系列的运载火箭、约15种型号的卫星、3种型号的航天器和约60种型号的导弹,具备总体设计、推进、制导、结构、防热等分系统设计与研制以及电池、火工品等零部件研制能力。
因此作为欧洲航天工业的巨头,法国一直在欧洲航天局中据于领导地位。欧航局早在1975年就与法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利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从事发射和研究活动。仅在2007年,便一共有六枚“阿里亚娜”火箭从库鲁航天发射场呼啸升空,把12颗通信卫星送上轨道(包括两颗英国军事卫星),占据当年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份额的3/4。在未来几年,“阿里亚娜”火箭的订单已然排得满满的,至少50颗卫星等待被它送上轨道。而为了扩大这个欧洲人奔赴太空的发射据点。欧洲航天局还投入了巨资在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开展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扩建计划。
在那次毁灭性的恐怖袭击之前,走进库鲁航天发射场,仿佛来到一个巨大的工地。推土机往来忙碌,混凝土搅拌站终日轰鸣。从工地眺望,巨大的火箭发射塔静静地矗立,它的工作节奏,丝毫没有被工地的喧嚣扰乱。在库鲁的120公顷的工地上,吊车接二连三地矗立起来。电力中心、指挥中心、装配大厅,还有舒适的星级宾馆(招待观看火箭发射的宾客和要人)……这些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就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前打前站的200名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准备要进驻库鲁,很快第一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将从这里起飞。介时拥有三块发射场地的库鲁航天发射场,就可以从容发射小型、中型、重型三类航天器了。
库鲁的变化,反映出欧洲航天局的雄心。阿里亚娜航天公司总经理让―伊夫.勒加尔曾说过,美国宇航局已经基本放弃了商业发射,他们更乐于和政府合作:“为美国国防部发射一枚军用卫星的价格,比商业卫星高出两到三倍。”俄罗斯则因为技术和经费问题,在商业发射领域的竞争力也不大。去年,阿里亚娜航天公司拿到全部17枚商业卫星订单中的12枚,他们希望扩大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优势。欧洲人很清楚在未来,高清电视、网络和通讯都需仰仗通信卫星,这块市场前景广阔。他们预计,今后每年将有20到25枚商业卫星升空,而他们惟一担心的,是最近美元兑欧元不断贬值。因为我们的结算单位是欧元。
而“儒勒.凡尔纳”号自动货运飞船在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更让欧洲航天局了却一桩心事。自今年2月欧洲“哥伦布”号实验舱被安装到国际空间站,欧洲航天局终于可以告诉自己的合作伙伴:他们已经用实物的方式,偿付了自己在这项合作中的分摊份额(8%)。从现在起到2015年,还将有四艘自动货运飞船从库鲁航天发射场升空,它们每隔18―24个月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