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十四章:君请入瓮(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君请入瓮(三)(1 / 2)

喜欢留着一脸络腮胡的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可以说是一位如假包换的“贫民之子”。他1945年10月27日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内地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7岁时随全家移居圣保罗。卢拉只上过5年小学,很小就到街上擦皮鞋,12岁在洗染店学徒,14岁成为一家五金厂的正式工人。在此期间,他挤时间完成了车工课程。

1966年,在巴西共产党员哥哥的带领下,卢拉开始积极参加工会运动。1975和1978年,卢拉两次当选为拥有10万工人的abc地区冶金工人工会主席,1980年2月,卢拉与一些工会领袖、学者和知识分子创建了劳工党,后当选党主席,并使该党很快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反对党。他领导的工会运动为加快军人独裁在1985年下台作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卢拉高票当选全国立宪议会联邦众议员。卢拉曾于1989、1994、1998年三次竞选总统。2002年10月,卢拉终于修成了正果。

巴西下层民众把他视为穷人的代表,老百姓中的一员,相信他比其他候选人更能维护中下阶层群众的利益。在大选两轮投票中,卢拉在经济落后地区和贫困民众中都获得绝对优势。有评论指出,这次选举结果显示,巴西中下层民众摆脱了追随中产阶级政治取向的传统,使卢拉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主要靠穷人支持当选的总统。因此卢拉当选后表示,在这次大选之中最大的获胜者不是他个人,也不是劳工党,而是全体巴西人民。他将与所有政党和社会各阶层进行对话,团结一切力量,共同促进巴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同时强调,虽然他是所有巴西人的总统,但是他在新一届任期内将继续优先考虑改善贫困阶层人民的生活,重点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

应该说卢拉2003年1月1日正式就任巴西第40任总统之时,巴西的经济形式并不容乐观,巴西接连遭受亚洲、俄罗斯和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冲击,货币狂贬,股市暴跌,物价上涨,经济下滑,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外资纷纷撤离。在自己的第一个任期之内,卢拉力主改变使巴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建立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降低利率、税制改革、增加出口、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恢复经济增长,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他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大力解决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社会治安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而在外交方面,卢拉主张继续巩固南方共同市场,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坚决捍卫巴西的利益,加强同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经贸关系。

在卢拉和他的执政团队的励精图治之下,巴西宏观经济形势进入历史最好时期。长期困扰巴西经济的高通货膨胀率痼疾得以治愈,全年通货膨胀率低于3.5%。巴西央行连续11次降息,基准利率降到10年来最低水平。圣保罗股市的博维斯帕指数从2002年底的11000多点上升到目前的39328点。巴西国家风险指数下降到208点,为历史最低纪录。巴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仅2006年上半年经常项目累计盈余便达到8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长期逆差的局面。外汇储备在2006年8月达到701亿美元,为8年来最高水平。巴西出口去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而且继续保持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未能达到年初预期增长目标,但仍保持着平稳增长势头。

除了在宏观经济领域的成就之外,卢拉更兑现了自己对支持他的巴西底层民众的承诺。贫富悬殊长期以来都是影响巴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也是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为缩小贫富差距,卢拉政府一方面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在财富分配方面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和政府补贴增加中下阶层的收入。根据巴西劳动部的统计,在卢拉执政的仅三年多来以来全国累计创造了463万个就业岗位,2006年头8个月里就新增就业人数就超过120万。劳动部表示有信心到年底兑现卢拉总统在4年任期内增加500万个就业机会的承诺。而巴西民众的最低工资三年来显著增加,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增加25.3%,卢拉事实使4000万下层劳动者和退休人员受益。但是,中上阶层的收入增长幅度比较小,有的还略有下降。也就是劳动者的收入不仅增加了,而且与富人的收入差距也在缩小,巴西“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历史开始改变。为加快减贫,卢拉实施“家庭补助金”计划,向最低收入家庭每月发放补助。全国有1100万个贫困家庭享受这种政府补贴。2003年至2005年间,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19%,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到22.7%。在卢拉执政的三年之中贫困人口下降的绝对数量甚至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

“如果单从国内经济的角度来上看,卢拉的确可以称的上是一位称职的领导人。但是如果放在南美洲的大局来看,卢拉在外交上的作为却显得乏善可陈。”在“十三翼将”之中最长于“相人”的“影傀”戚度眼中,巴西总统卢拉在处理国内经济痼疾领域的手段以及在扶持弱势群体时的不遗余力都足以称的上是巴西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但是在外交领域之上,卢拉虽然常年奔波于南美诸国之间,但事实上所奉行的政策却是首鼠两端。

戚度注意到在青年时代身为一名车床工人的卢拉曾在一次事故中小手指被机床切掉,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根据心理学的分析,这一事件无疑对卢拉的性格产生深刻的影响。身体的残疾和心理的创伤令卢拉对资本主义痛恨有加。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卢拉对古巴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感,公然向拉美传奇英雄卡斯特罗表示敬意。但是巴西长期以来形成的外向性经济模式和国内右翼政治力量的影响,却又令巴西不可能象古巴和委内瑞拉那样公然打出“反美”的旗帜。不得不同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搞好关系,参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因为如此巴西一些左派组织早已开始批评卢拉“向右转”了。

在卢拉执政的第一个任期之内,虽然这位南美大国的总统在外交领域不可谓不辛劳。作为拉美最大国家的巴西,凭借最多的人口,最大国土面积以及最高的国民生产总值,“理所当然”地也自认为自己是拉美的“领袖”。但世界人民的眼球却始终为查韦斯“异军突起”所吸引。委内瑞拉借助着“石油美元”的东风,在南美洲地区及国际影响力急剧扩大,联合古巴、玻利维亚组成反美同盟,通过资金和石油援助将阿根廷及中美、加勒比国家笼络身旁,同时积极“影响”秘鲁、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大选,在国际舞台表现出拉美和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身份。与之相比,卢拉在外交领域的光芒无疑显得黯淡的多。

“2005年在卢拉领导之下,巴西迈出了借助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东风谋求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在卢拉在第一个总统任期之内最大的外交举措。但是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却不难看出这位平民总统在外交领域的幼稚。”为了维护中国在南美的利益,戚度早已对南美各国领导人的个性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许多成员国认为,安理会已越来越不能反映当今的现实。一是安理会缺少代表性。联合国成员国从51个已发展到191个。从地域上说,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有3个欧洲国家,而非洲、拉丁美洲没有一个代表。另外,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希望通过市场的作用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政治上,人们希望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使之承担起全球管理者的角色,在和平与发展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使联合国能更好地反映21世纪的现实,因此大多数发展国家认为有必要改革联合国安理会,增加它的代表性,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此同时,扩大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作用。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提出后,有关各方提出自己的方案。2005年5月,由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所组成的“4国集团”便提出将安理会成员国从目前的15个扩大到25个的改革方案。在新增的10个成员国中,6个为常任理事国,4个为非常任理事国;新增的常任理事国与原有的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责任”,即拥有否决权,亚洲和非洲各2个、欧洲和拉美各1个名额。事实上在所谓的“四国集团”之中巴西“入常”是最符合安理会改革目标的,巴西有大国的抱负,在拉美国家中最具实力和地位,更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因此卢拉如果富有外交手腕的话,完全不应该听由日本的唆使,与其他三国捆绑在一起。

四国组合源于日本,为了就是将四国各自的优势捆绑在一起,尽量利用这种优势的组合扩大影响,尽量利用四国在其各自的利益范围内争取更多的支持,这当然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然而四国可曾想过,别人的优势是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的,四国的光环互相照耀无法消除深背后的阴影。更有甚者,这样的互相遮丑,有时候反而会让支持自己的朋友左右为难,利害关系谁都需要仔细考量。日、德等国在团结的态势上固然获得了争取支持者的势能,但同样也因为捆绑而替自己招惹来许多原本不存在的反对票。单从台面上来看反对德国的有意大利、西班牙,反对印度的有巴基斯坦,反对日本的则是朝鲜与韩国。但是从大局上看,英、法、俄三国决不会纵容世仇德国、印度和日本入常则不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

巴西如果可以自行松绑与其他三国各奔东西,说不定还会有机会。毕竟在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中,中国和俄罗斯很可能支持巴西,卢拉的言行虽然和美国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出于整合南美的考虑,华盛顿也不会贸然反对。但是卢拉却一意孤行的被日本捆住了手脚,错使大好时机白白错过了。而最终第一个踢开“四国集团”要求单独入常却是始作俑者―日本。由此便不难看出卢拉总统在外交领域缺乏手腕和通变的能力。

“说到底,卢拉虽然已经成为了一国之主,但骨子里还是一个‘贫民之子’。用一个普通民众的心态和想法去面对国与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卢拉焉能不败?”和卢拉一样,戚度出身同样贫寒。因此他深知贫苦百姓对外界事态变化的反应和心态。“贫苦百姓往往以为用左右摇摆的骑墙态度便可以左右逢源;用诚恳和信义便可以结交朋友;用一个拼命的架势便可以阻止争斗。”面对巴西军队的大规模集结,戚度惟有报以冷笑。因为他早已看穿在卢拉的手中,巴西根本无力阻止阿根廷的扩张。

事实上巴西陆军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的,就在阿根廷陆军航空兵和地面部队突破乌拉圭边境之时,巴西陆军第一特战营便在指挥官塔瓦雷斯上校的率领之下按照预定计划分乘12架法制“超级美洲豹”军用直升机从低空突入乌拉圭南部,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西边的古城―克罗尼亚机降。巴西军方早已秘密与乌拉圭陆军订立了协防协议。因此虽然潜伏的阿根廷特工和“切.格瓦拉”旅的别动队早已切断了乌拉圭军方的通讯指挥体系,但是面对着从天而降的巴西特种兵,乌拉圭陆军的指挥官并没有发生误中友军的错误。当然他们大多也还没有进入战斗状态。

“阿根廷人的地面部队正在高速向这里扑来,我们需要马上组建起蒙得维的亚以西的防线。只要我们可以有效的抵挡阿根廷人12个小时,巴西和南美洲其他国家组建的联军便将来支援我们。”身为巴西陆军的精英,指挥着巴西陆军第一特战营的塔瓦雷斯上校显然对自己部下的战斗力有着足够的自信。巴西陆军第1特种作战营是巴西最主要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也是巴西惟一一支接受非常规作战训练的陆军部队。尽管该营在组织结构上隶属于陆军伞兵旅,但它却由巴西陆军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

巴西陆军第一特战营于1957年成立之初的身份是巴西伞兵救援部队,其特长是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丛林中执行救援任务。因此该营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充当救援部队的角色,直到1968年,才改编为特种作战分遣队。1983年,分遣队扩编为现在的建制营,其营部设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瓜达卢佩。全营下辖一个司令部、一个勤务连、两个特种作战连、一个突击连和一个规模相当于连的反恐特遣队。其中司令部和勤务连为全营各部队提供后勤、医疗、通信、情报和心理等方面的保障。第1特种作战营训练课目多,作战能力强,能遂行多种作战任务。该营成员挑选严格,一般在成为第1特种作战营正式成员前,先要经过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机动训练队培训。第1特种作战营每年都要在巴西cigs丛林战学校接受丛林战、两栖作战、山地作战、空降、空中机动、高空战和远程侦察训练。其主要任务是:在非常规作战中协助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对机动分队进行非常规作战训练,执行逃生、破坏、情报搜集、侦察、直接军事行动和其他任务。另外,第1特种作战营也可以与常规部队实施协同作战。

为了防备阿根廷政府铤而走险对乌拉圭发动入侵。看似富有余力,实则捉襟见肘的巴西政府不得不将这支全军精锐调往一线。但是在巴西政府的眼中,阿根廷人对乌拉圭的进攻最多军事恐吓或者针对乌拉圭总统巴特列的特种袭扰而已。因此第1特种作战营足以应付。毕竟谁也不会料到阿根廷人会全线突进,试图一举鲸吞乌拉圭。

“不用担心,我们手中的兵力足以击退阿根廷人的前锋部队。等他们的主力部队集结起来发动第二次攻击之时,我们早已退守蒙得维的亚。在那里我们将得到巴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支援。”虽然强弱不敌,但是塔瓦雷斯上校还是坚信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他和他的部下完全有机会挫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野心。由第1特种作战营的狙击手和反坦克手组成的外围防线之后,12辆乌拉圭陆军的t―55型主战坦克充当着火力支撑点。虽然这些老式坦克在野战中不是阿根廷人大量装备的t―72改进型的对手,但是利用地形打击对方装甲薄弱的侧后,并非没有机会以弱胜强。

“阿根廷人的特种部队出现在了蒙得维的亚的市中心,独立宫和国防部大楼正在遭到他们的进攻。”但是塔瓦雷斯上校的防线刚刚布置停当,从自己的后方,那座正是需要他们守卫的城市里却传来可怕的噩耗。“我们必须马上赶过去。同时通知海军,让他们派海军陆战队前来支援。”塔瓦雷斯上校无奈的摇了摇头,在命令自己的部下立即搭乘乌拉圭陆军坦克的驰援首都的同时,他似乎已经预感到巴西最终将无可避免的失去乌拉圭。

“你确定这不是一场演习?”游弋于乌拉圭近海之上的巴西海军“圣保罗”号常规动力航母之上,负责指挥整个“圣保罗―米纳斯吉拉斯”双航母战斗群的巴西海军少将克拉罗惊讶的注视着眼前情报官惊异的反问道。“不是演习!阿根廷的坦克已经用履带丈量了乌拉圭1/3的领土。”显然在自己的长官一样,站在克拉罗少将面前的情报官也同样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