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阿根廷与中国之间的军事合作,邻国智利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早在2004年年初,阿根廷军政府领导人胡安.卡洛斯派遣自己的亲信三军联合参谋长―豪尔赫.,阿尔韦托.切瓦列尔上将率领阿根廷军方代表团访问北京之际,智利国家情报局和军方的情报部门便对这一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军事合作充满了警觉。当豪尔赫上将在中国签署了第一笔总额为5.6亿美元的军事采购合同,为阿根廷买回了48架中国生产的fbc―1a型战斗轰炸机(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的外贸出口改进型)之时,被称为“圣地亚哥的戈比爱”(注1)的智利军方女特工―塞娜提甚至成功的窃取了有关此次中、阿军事贸易的所有细节。
“你是想告诉我,阿根廷人用每架不到1000万美元的价格买到了中国版的苏―30或f―15e?而且5.6亿美元之中还包括大量‘先进’进攻性武器和后勤维护的费用!”但是当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递交到了智利空军司令官奥斯瓦尔多.萨拉维亚上将面前之时,这位自负的西班牙人后裔对于情报中所阐述的这种中国生产的战斗轰炸机夸张的性能参数嗤之以鼻。这位在智利空军之中素有威望的老将早已熟悉了世界战机交易之中的各种猫腻,在过去的10年里,他本人便成功操作了多笔智利空军的战斗机采购。
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当然莫过于在智利前总统拉戈斯的任内,斥资6.5亿美元想美国购买10架f-16c/dblock-52型战斗机的军火贸易。虽然要想得到美军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在内的各种武器装备、以及美国方面对智利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进行的相关培训都还需要另外付费。但即便如此这笔给萨拉维亚上将在内的智利高层带来丰厚利益回报的军事采购,在国际军火交易市场之上还算是物有所值了的。
按照美军方惯例,美国向外国出口战斗机时通常会要求购买国分担与购机数量相应的研发经费,其价格通常远远高于美国空军自己的采购价格。比如美国空军的f-16战斗机各种型号的平均采购价格不过2400万美元,但是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却视远近亲疏而令采购单价从4000万美元到9000万美元不等。智利空军这批次f―16c/d型战斗机仅以6000多万美元的单价成交已经算是“友情价”了。而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世界各国的先进战斗机采购单价一直以来都在水涨船高。西方国家的主要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包括法国的“阵风”、瑞典的“鹰狮”、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台风”以及美国的f-15e、f-18e、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和f-22a)。的平均采购单价都已经超过1亿美元,最高的f-22a更是达到近2亿美元,即便是一直以价格低廉而著称的俄制战斗机,其最新主打产品:苏―27、苏―30系列战斗机的采购单价也已达到了3000万到5000万美元。
阿根廷人竟以不到1000万美元的采购单价从中国购买到了性能优异的“三代半”战斗轰炸机,要知道这个价钱在国际军用飞机市场上连象样的高级教练机都买不到,因此萨拉维亚上将的怀疑和不屑了。“这些可怜的阿根廷人,他们肯定还没有理会到中国的狡诈。”和大多数生活在智利的人们一样,萨拉维亚上将对遥远的中国毫无概念,除了好莱坞电影中眩目的中国功夫、秀丽的山水风景之外,更为直接的冲击来自于不断涌入智利市场的中国商品。“中国的产品永远有着虚有其表的包装和夸张的宣传。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却远没有西方制造来得精密和耐用。”智利消费者或许记性都很好,只要在中国商品遭遇一次劣质产品,他们从此就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制造。萨拉维亚上将也不例外,在他的想象之中在这些神乎其神纸面数据背后,应该是一架架从破旧的作坊中生产出来的粗糙产品。
而fbc―1a型战斗轰炸机的编号更坚定了他的这种看法,在大多数的国家的武器装备序列之中a型往往都代表着没有得到进一步改良的基本型号。而关于fbc―1型战斗轰炸机的历史,曾与中国航空业者有过多次接触的萨拉维亚上将并非一无所知。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中国空军便迫切希望获得一款作战半径较大,具有对地、反舰功能且同时兼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的战斗轰炸机,其担负的作战使命类似于美、苏航空兵所大量装备的f-111型“土豚”及苏―24型“击剑手”战斗轰炸机。
虽然美国空军的f-111型“土豚”战斗轰炸机从开始设计研制到首批生产型交付使用仅用了5年的时间(1962―1967),号称“炸弹卡车”的苏―24型从立项到列装也不过9年的时间(1965―1974)。但是与两大超级大国相比,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虽然也曾考虑过与西方发达国家联合研制,但是在对方苛刻的条件下,中国人最终只能选择自力更生。在仅有一亿美元研制经费,许多试验都是在露天完成,使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处理大量数据,绘图过程完全依赖手工。可以说是边飞边改,全机新技术占71%。整个试飞过程中共损失原型机3架、牺牲试飞员2名、受伤多名。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每次起飞,都是会看到飞机总设计师是抱着试飞员流泪的感人场面。但正是在中国空军英勇伟大的试飞大队全体指战员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支撑下,设计人员和试飞人员克服无数困难,fbc-1飞豹才得以通过定型。
但是由于设计上的缺陷,该型战机还是存在许多无法弥补的缺点。比如由于采用的是英国生产的“斯贝”mk-202涡扇发动机的国产衍生型,由于国产压缩机叶片的铸造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导致中国的“飞豹”长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而电子技术的落后,更令早期的fbc-1不具备综合航电武器控制功能和全向电传,要靠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相互配合完成作战任务。即便是在外型设计之上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例如试飞中原型机整个方向舵飞掉了,顽强的试飞员竟然将方向控制能力接近零的飞机飞了回来。为此修改了垂尾设计,又用回了米格机的垂尾尖顶设计。由于垂尾改变,一些天线也要重新布置。
对于中国航空业者顽强拼搏的精神,萨拉维亚上将同样表示由衷的敬佩。而通过fbc-1的研制,使中国航空技术制造水平整体大幅度的提高。飞机计算机设计应用技术、第一次计算机全机设计、模拟电传及余度设计、飞行自动化控制技术、合成孔径机载雷达技术、涡轮风扇发动机测绘仿制技术、钛金属及新航空材料锻造焊接应用等等,使中国军用战机研制水平达到了70年代中期的世界水平(世界三代机初期)也是他认可的事实。但这并不能影响他本身对fbc-1型战斗机的蔑视。毕竟事过境迁,诸如f-111型“土豚”及苏―24型“击剑手”这样的战斗轰炸机早已不再是世界各国空军未来发展的方向了。
“中国空军不也一度认为fbc-1空战格斗能力太差,没有选用装备而是采购了俄罗斯人的苏―30型重型战斗机了嘛。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看重其拥有对面攻击的强大能力原因,大量装备,那应该不过是为了平衡军费开支的政治手腕而已。总是fbc-1型战斗轰炸机完全是中国人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孕育出来的失败作品而已,也只有饥不择食的阿根廷人会选择装备它。我现在只能向那些有幸驾驶fbc-1的阿根廷飞行员表示同情。”在写给总统巴切莱特女士的报告之中,萨拉维亚上将极尽了讽刺挖苦之能事。
毕竟马岛战争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是心有余悸的英国政府依旧关注阿根廷军事力量的增长。自1982年英国从阿根廷手中重新夺回马岛后,20多年来英国对马岛的控制一直相对稳定。但随着阿根廷军政府的上台,阿根廷政府军事尤其是空军力量的迅猛增长,英国感到来自阿根廷的威胁与日俱增。同时,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渐增长的派兵也大大削减了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控制力。因此除了通过一些“外交进攻”手段加强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之外,英国政府还发挥其在西方主流国家之中的影响力,四处出击以阿根廷军政府“践踏人权”、“屠杀异己”为名封堵阿根廷人从西方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渠道。
因此在萨拉维亚上将眼中,阿根廷人向中国购买粗糙的武器完全是迫不得已,而与之相比智利空军的发展和壮大却是形势一片大好。除了向美国购买崭新的f-16c/dblock-52型战斗机之外,智利空军还以1.8亿美元向荷兰采购28架二手的美制f-16型战斗机。虽然这些二手战机都必须接受昂贵的中期寿命升级计划升级之后才能投入实战。但是即便如此,在萨拉维亚上将眼中依旧是智利的明智选择。这批飞机将按要求替换智利空军的装备法国制“幻影”50mpantera和“幻影”5maelkan战斗机中队之外,更为深刻的政治意义在于久经战场考验、性能更先进的f-16将提高智利空军援助国际任务的能力。“由于完全与北约兼容,f-16将使我们能与发达国家空军并肩战斗,增加智利对国际维合行动的贡献”。
而时候的后续发展也更坚定萨拉维亚上将的判断,从2004年底阿根廷空军正式接受中国生产的fbc―1a型战斗轰炸机后的2年多时间里,阿根廷空军在训练之中多次发生坠机事故,地点大多集中于安第斯山脉东麓,而机型无一例外都是由中国生产的fbc-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除了讪笑之外,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拿回扣拿的手软的萨拉维亚上将似乎想不出别的反应。但是阿根廷人却似乎打算一条道走到黑。无论fbc-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多少次的失控坠毁,他们都矢志不渝的继续向中国订购这种战机。有些时候萨拉维亚上将甚至怀疑在这样廉价的交易背后,中国人是否能给了自己的阿根廷同行足以上下打点的回扣。事实上萨拉维亚上将犯下了一个最根本的错误。fbc-1a型“飞豹”战斗轰炸机的“a”型并不代表着基本型,而是代表阿根廷(argentina)第一个字母。也就是说这批次的fbc-1型“飞豹”战斗轰炸机是西安飞机设计所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为阿根廷量身订作的最新改进型。其性能甚至超过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装备的同类型战机。
无须讳言,早期的fbc-1型“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性能的确不尽如人意。但是自1992年预量产型服役服役以来,便不断参加包括台海演习在内的沿海演习。而从1994年1月定型投产至今,改良型的研制工作也已展开。西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于1995年着手进行改良型的设计工作。fbc-1的最初改良型也被称为“fbc-1a”型,最大的改变是换装俄制发动机,以al-31国产编号涡扇12/ws-12)发动机取代fbc-1现用的斯贝mk-202发动机(国产编号涡扇9/ws-9)。al-31是中国空军的歼―11型战斗机(中国自行生产的苏-27)的心脏,它是苏―27系列战斗机的al-31f推力增强型发动机,单台的最大后燃推力近13吨,两台al-31的推力可使fbc-1a的空战推重比接近1.1,使其载弹量倍增至10吨左右。强化后列装中国海军航空兵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具备了空中加油能力,并拥有更完善的导引武器的能力。
拥有10个外载挂架,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801/802、新型c-803超音速反舰导弹外,还会配备俄罗斯授权仿制的kh-65se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及一并引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更先进的kh-41蚊式超音速反舰导弹。蚊式导弹发展源自kh-31a,发射重量4.5吨,弹头重320公斤,使用惯性及主动/被动复合制导,在高/低空的极速分别是3.0和2.1马赫,最大射程分别可达250和150公里。现代2型驱逐舰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舰导弹,亦可挂载在fbc-1a使用。
fbc-1a改用al-31涡扇发动机后,虽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对飞机的气动外型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全面更新机载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次。fbc-1a是西飞首种采用电脑辅助设计(cad)和电脑应用工程技术(cims)研制的军用飞机,它在发动机、航电系统、武器系统与歼10、歼11和其它侧卫战斗机有高度的通用性,使21世纪中国主力战斗机的生产和后勤维护达到极佳的效率。但是中国军用航空工业并未就此止步。为了提高隐身性能和强化气动外形,后续改进的fbc-1b/c型都使用了向下倾斜进气道,以减少红外线信号特征,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新型纳米吸波涂料及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明显增加,飞机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fbc-1后续改进型具有的载弹量大,机内容积大的特点,因此成为了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炙手可热的新贵,除了加挂浮锚式空中加油设备充当伙伴加油机外,还被修改发展为“fbc-1e”专用电子战侦察干扰机。而“江苏”级和“直辖市”级核动力航母的陆续服役更令fbc-1成为了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中的“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而此次出口阿根廷的fbc-1a型战斗轰炸机除基本性能与被称为“飞豹3”的fbc-1c型相当之外,还应阿根廷军方的要求强化了机载雷达系统,增加了与光电吊舱的接口和显示系统,将前视红外传感器镶入机头。使用新的机载计算机和内部数据传输系统,改进了电子对抗系统等。改进火控系统。并兼容使用头盔瞄准具。这些系统强化加上中国军方所出口配套武器系统,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接受的这一批次fbc-1a型战斗轰炸机事实上已经与苏―30和f-15早期型相当。而至于销售单价的低廉很大程度是为了打开世界市场的“赔本赚吆喝”。何况阿根廷军政府也并非全然没有考虑中国方面的损失,在后续服务上大量采取外包给中国军方的作法,同样令西飞集团赚取了应得的的利润。
战斗机的采购只是一个开始,随后还需要训练、维修、补给、升级等支援才能维持其战斗力。而后一部分的总费用一般是战斗机最初采购价格的10倍甚至50倍以上。而正是因为阿拉伯国家相较以色列在上述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后者的空中优势。而正是由于得到了中国军方的全力支持,阿根廷人所采购的fbc-1a型战斗轰炸机群才在短短两年中迅速成军,并在“第一次泛南美洲战争”中大放异彩。
阿根廷空军远没有强邻―智利的高傲,阿根廷人知道在过去的20年中自己错过了什么。马岛战争虽然成就了阿根廷空军的赫赫威名,却也消耗了这个国家一代航空兵的锐气。为了重振士气,阿根廷人需要一次辉煌的大胜,而不是又一场马岛战争那样的“皮洛士式的胜利”(注2)
因此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战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规划。阿根廷空军的目标是将智利空军的精锐战斗机群摧毁在跑道之上,而海军航空兵则是要剥夺智利人打一场正规海战的企图。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阿根廷空军制定了代号为“潘帕斯之鹰”的行动计划,利用fbc-1a型战斗轰炸机卓越的飞行控制系统也几乎紧贴安第斯山脉的飞行躲过智利空军和地面雷达系统的监控。
这座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雄伟山系。由一系列四周有高耸的山峰环绕的高原组成,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8,900公里(5,500哩),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地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馀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安地斯山脉包括许多西半球最高峰,其中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於阿根廷与智利的边界,高达695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