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三国志-第69话 延揽英才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翼三国志> 第69话 延揽英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话 延揽英才(1 / 2)

庞洋与张角来到密室,一边饮茶,一边细细攀谈,话越说越投机,两颗心也越靠越近,竟一直谈了四五个时辰,连午饭都是在密室里吃的。此时似乎已不再是教主与部属,也不是姑父与内侄在谈话,而像一对亲密无间、久别重逢的忘年之交。

张角道:“贤侄,你这些年一直在底层生活,流落江湖日久。如今的百姓们对朝廷究竟是什么看法?据你看,当今朝廷,兴废如何?”

庞洋道:“小侄虽一介布衣,日日为衣食糊口奔波。但俗语道,‘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因而于军国大事未敢一日忘怀,对朝廷大政在民间的反响也时时处处留神,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据我所知,民间非议纷纷,怨声载道久矣。近来刘宏小儿登基,耽于酒色,荒淫无度;广蓄粉黛,百般取乐;大兴土木,刮民脂膏。致使四方民不堪命,英雄豪杰揭竿而起,地方强梁也趁机造反。从关东到关西,几乎是逢山有寇,无处无贼。然而这些绿林势力一无法度,二则实力弱小,尚不能对汉庭造成威胁。但只要将他们串通一起,则干戈并起,天下扰攘。我看这大汉江山,难保久远,几年内必生变故。”

张角听罢,叹口气道:“朝廷腐败,君昏臣庸,民心丧失殆尽,我又何尝不知。不过,成王败寇,举义不成便为贼,起义大事,心中总有顾忌。眼见国势危如累卵,我却无可奈何。”

庞洋道:“恕小侄冒昧直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以有道代无道,以有德代无德,自古常理。是以夏桀、商纣必亡,姬氏难以长保周,嬴氏难以长保秦。如今他刘家已坐了将近四百年江山,总该退位让贤了。姑父何苦执着于史书上如何写?只管奋力拼争,为万民谋福祉,虽死犹荣,让史书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贤侄话虽说得轻巧,倘若事败,留下千古骂名的人可是我!”

“姑父此言,小侄实在不敢苟同。如此瞻前顾后,乃是妇人之仁。何不想想陈胜、项羽,虽败却仍能在太史公笔下录入本纪篇,可见天道昭昭,世人自有公断。”

其实张角早已下定了反汉的决心,否则焉能聚众数十万,这时仍是在考察庞洋。他闻言大喜,笑道:“说得好!你是我亲侄儿,我也不必瞒你,大汉若亡,定应在我太平道身上。我筹谋多年,已定于明年甲子年揭竿起义。届时内外俱起,八州并发,从四面一举攻入洛阳,灭了汉朝。”

庞洋亦大喜道:“姑父若能应天时而行,顺民心而动,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定能在千秋史册上建下一座巍巍丰碑。”忽然似想起什么,又问:“近年来在各地官府门墙刷写‘甲子’字样,都是太平道弟子干的?”

张角点头道:“不错。”看了看庞洋,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些事以后再说,眼前最重要之事还是如何治军。我道教众五十余万,原本都是恨汉庭入骨的黎民百姓,一令既下,皆可参战,只是他们不习战阵,面对汉庭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恐怕只能算是乌合之众。以贤侄看来,眼下我们应先做些什么?”问这话时,张角的态度既很诚恳严肃,又有点像是仍然在考察庞洋。问完,便直视着庞洋的双眼,静听他如何回答。

庞洋也不慌不忙地说道:“以小侄看,目前最重要的是八个字:勤修兵政,延揽英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