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东汉王朝,已是日落西山。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统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赋税日趋沉重,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小规模的起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山雨欲来风满楼”,十三部州即将面临动乱。
五斗米道的教义是锄强扶弱,拯救天下苍生。在乱世即将到来的这种背景下,不得不去考虑,自身该站在什么立场上?张衡把五位师兄召回鹤鸣山,要商议的正是这件事。
张衡作为五斗米道教主,首先发言说:“五位师兄、七师弟,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形势是大厦将倾,皇帝无道,宦官专权,各路义军接踵而起,天下已经到该易姓的时候了。父亲传位于我的时候就叮嘱我,遇到大事,多听六位的意见,现在就请说说你们的看法。”
李意道:“恩师临终前也叮嘱过我们,要辅佐掌教振兴我道,李意一切听从掌教吩咐。”
张衡道:“这是大事,我虽为教主,却也不敢擅作主张,还得先听听五位师兄的意见。”
李意与张衡交情最深,李意常感张道陵对他恩重如山,故而对张衡惟命是从,当南斗、北斗、紫虚、于吉、左慈离开鹤鸣山时,只有他坚定地留在山上,忠心辅佐张衡。
于吉道:“按我说,咱们五斗米道也组织一支起义军,攻入洛阳,把刘宏小儿拉下皇帝宝座,这样才能解救天下苍生。”
左慈调侃道:“没想到四师兄也想做皇帝。”
于吉怒道:“谁说我想做皇帝,皇帝宝座自是掌教的,与我何干?!”
北斗冷笑一声,没有说话。
南斗时时注意着北斗的一举一动,这时问道:“不知二师弟有何高见?”
北斗默然片刻,始道:“依我看,汉廷未必就气数已尽,咱们应该出山辅佐皇帝,整顿朝纲,重用君子,罢黜小人,恢复文帝、景帝、宣帝、光武帝四朝的安定局面。”
“北斗,此言差矣!”于吉立刻反驳道,“从光武帝去位至今已百余年,期间并不乏贤良臣工,但为什么时局总是没有改观,甚至每况愈下呢?这是天要亡汉,气数已尽的缘故。”
“四师弟,你的话也不全对。”北斗争辩道,“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当时的人不也以为汉朝气数将近,谁知又出了一个光武皇帝,收拾残破山河,整顿中兴气象,可见世人并没有忘记大汉‘文景之治’、‘宣帝中兴’时的升平景象,并没有忘记天下是姓刘的。”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一概而论。”于吉又道,“王莽篡政,不得人心,故必然会遭到失败,刘氏宗亲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得以成功复辟的。如今不得人心的是汉廷,这一回的‘刘秀’也许就不是姓刘的了。”
两人顿时各执己见,吵闹起来。北斗只是端坐着据理力争。于吉却一边说,一边来回地走动,说到兴起处,甚至青筋暴现。
张衡见紫虚一直没有说话,咳嗽一声,便问:“三师兄默然不语,定是胸有成竹了?”
紫虚微微稽首,道:“掌教师弟,我赞同四师弟的看法。”
于吉见有人附和他的意见,不禁大喜,一拍紫虚肩膀,笑道:“紫虚,还是你有眼光。”
“刚才四师弟说,王莽篡政,不得人心,故必然会遭到失败,如今不得人心的是汉廷,它也必然会走向失败。”紫虚娓娓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夏桀倒行,则商汤革命,取而代之;商纣逆施,则武王伐暴,顺应天命;秦朝无道,则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俱起,合力灭之。可见,民心所向才是万众所归。近年来,仁人志士为了匡扶黎民,不断以武犯禁,虽然先后归于失败,但也证明了改朝换代已是大势所趋。倘若我们能把力量集合起来,必可一举成功,再建盛世。”
左慈笑道:“三师兄所言,正合我意。我道教义是锄强扶弱,拯救天下苍生,也不必说反汉还是保汉,只要有利于黎民的事,我辈中人自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