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三国志-党锢风波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党锢风波(2 / 2)

张让诉冤于桓帝,桓帝质问李膺为什么不先奏而后斩?李膺回答道:“过去孔夫子担任鲁国司寇,上任七日就诛杀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十天了,才杀了个张朔,臣还以为会因为除害不速而有过,想不到会因及时处决张朔而获罪。臣深知因此惹了祸,死期快到,特请求皇上让我再活五日,除掉那祸首张让,然后皇上就算用鼎烹臣,臣也心甘情愿。”

李膺一番有智有勇的回答,驳得桓帝无言以对,只得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李校尉有何错?”传说自此以后,大小宦官连走路都不敢伸直腰板,说话也不敢粗声大气,假日里更不敢出宫玩耍。桓帝感到奇怪,宦官叩头向桓帝哭诉说,这是因为畏惧李校尉。

李膺坚定不移地打击横行霸道的宦官势力,既招来了宦官深刻的忌恨,也赢得众多士人和太学生的敬仰和拥护。太学生们都称道:“李元礼,天下之模楷也!”李膺实际上成了当时太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然而,李膺在士人和太学生中影响愈大,宦官就愈要置李膺于死地。

过了两年,宦官集团指使歹人诬告李膺等大臣笼络太学生,交结门徒,互相联系,结成朋党,毁谤朝政,败坏风俗。在宦官煽动之下,桓帝大为震怒,下令布告天下,逮捕党人,除李膺被捕外,还牵连了两百余人。这些党人脖子、手、脚加上所谓“三木”的刑具,头被蒙盖着,遭到了严刑拷打。

李膺骨头很硬,也很机智,他的供辞大多涉及宦官子弟,宦官因此怕惹火烧身,再不敢深究。

太尉陈蕃极力反对对李膺等人的迫害,他上疏说:“今天所有逮捕入狱受刑的人,都是海内有声望的人才,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忧虑,对他们予以十代人的优容还不够,哪还有无缘无故逮捕、拷打他们的道理呢?”要他在判决李膺等人的公文上签字,遭到他严正的拒绝。

陈蕃,字仲举,他也当之无愧的被太学生们称道:“不畏强权,陈仲举也!”

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向来喜欢结交太学生,他以桓帝岳父的身份,上疏请求释放党人,并以托病交出官印作为威胁,迫使桓帝不得不释放党人,但却规定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这就是桓帝时期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李膺被送到阳城,由阳城令禁锢、监视起来。

这次党锢之祸平息以后,不畏强权的陈蕃也丢了太尉这个高位。它预示着还有暴风雨在后头。李膺的学生荀爽为此特地写信劝导李膺说:“很久没有去探望您,因而不能亲聆教诲,我像敬重父亲那样的敬重您,一天没有看到您,就如时隔一年。知道您因为坚持正义为时所不容,只得退居阳城,娱乐于山水之中。最近得知皇上大怒,罢了太尉陈蕃的官,如今天地正气被闭塞了,有德才的人被废弃了,聪明的人避祸远离。这样虽然有负众望,但我私下却以为未尝不可。想必您也会同意,不会有所悔恨。但愿您心旷神怡,平安度日,闭门休养,忘掉那纷繁的世事,浮沉的宦海。”

荀爽这封信的意思是:要他的老师李膺“屈节以全乱世”。可是,荀爽没有想到,生于乱世,在数者难逃,李膺即使“屈节”也免不了杀身之祸,何况李膺这种人怎会“屈节”呢?

受到禁锢和监视的日子里,最让李膺高兴的不是荀爽的来信,而是他唯一的孙儿在阳城这个小地方诞生了。“日”与“天”乃万物之元,代表着宇宙正气,于是,他给这宝贝似的孙儿起名为“昊”。表字“彦威”,仍是取对恶势力不屈不挠之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