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户’一词,相信大家都听过,也见过不少吧,其含意这里我就不再解释了。至于有种‘钉子坟’,不知你们是否知道?对,就是一种‘不能’拆迁的坟墓
如果你从福州坐车去上海,在进入闽东的宁德蕉城区时,你会发现,104国道突然在这里拐了个半圆,而绕过的小土坡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大墓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座有研究价值的古墓,或是葬着某位历史名人,才能避过拆迁,让国道为其绕行。其实不然,它只是当地一大户----林氏家族的祖坟,若论历史,充其量也就算早清时期。
国道乃是政府工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这要从修路之初开始讲起。
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那阵‘春风’热潮,福建沿海的宁德发展迅速。不少工业区相继落成,道路交通也因此而不堪重负。于是在那年,有了些钱的市政决定,重修一条更直更宽的道路,特别是穿市而过的这一段。
新规划的路线有不少是坡地,到处乱坟林立。工程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要先限期勒令迁坟。而林氏家族的祖坟位置,正好也在规划拆迁的图纸中。
看到周围的墓位都陆续迁走,林家族人左右为难。虽说政府的法令不能违抗,可林家的祖训更令人害怕
族里历来传承着这么一段历史----先祖本居京城,清兵入关时,举家避乱来到闽东沿海,最后选在宁德安家。
祖上是位精通‘风水’‘道法’之术士,他无意中发现,家门对面山坡的走势,正对应‘术书’中的‘雨承地’,是百年难遇的好脉,如果探得中间好穴葬之,则能即时令家门人丁兴旺,子孙长寿善终。在多子多福的旧时,这‘雨承地’可算是上等的好‘风水’。
为此他费了不少心思,最后终于寻得一处佳域,暗地里修了大大的一处墓位,还下了不少‘法术’,准备自己过世之后安葬,福荫子孙。不过他也清楚,道术中凡脉利大则弊大的规则。这种穴位的最大缺点,就是下葬之后,绝不能再移动它,否则好的一切将反过来,而百倍恶报。因此,他立下一条严训警告----凡子孙不得迁动此墓,否则将灭族
经过十几代的发展,到了现在,林氏家族真的如先祖所愿,开枝散叶成一个有千把人口的山村----林厝围。他们历代紧守祖训,小心翼翼的看护着这座祖坟。就连最危急的‘文革’期间,也都尽力把它保存下来。
眼前遭此变故,村里无奈中开了一个族会,探讨如何保住祖坟。其实家族里也有几个外亲在市府里当官,只是这些在城里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没有太浓的乡情,对于村野‘陋俗’更是嗤之以鼻,要想靠这些人帮忙,无疑是缘木求鱼。
最后村长决定‘兵分三路’,先组织一班人尽量拖慢施工,再发动海外的林氏华侨出面,而他则亲自上市里找人疏通去。
说来也巧,路政规划的正副两个工程师也都姓林,虽然不是村里族人,倒也热情接待。在听完村长的述说之后,两位略懂‘风水’的工程师都表示理解和同情,只是方案已经上报到市里,实在是爱莫能助。村长断了门路,又不敢为了‘祖训’而找上市长,怕被扣上迷信的帽子,扰乱建市大计,只能失望的回村汇报。
工程进展迅速,眼看就要逼近‘祖坟’了,村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可就在这时,工程突然慢下来----推土机怎么也靠近不了墓地。先是机械不停的出故障,后来土坡竟无端的陷了个大坑,把整个推土机给埋了
施工队搞鼓了十几天,也推进不了几米。这下可急坏了市长大人,现在修的不仅是公路,也是他的锦绣前程,岂可让它受阻,他立刻下到工地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