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周涛也觉得有点意外,因为比他预计地早了十分钟左右。他立即把视线转向一台显示器,屏幕上清晰地出现了“北卡罗来纳”号的图像。
“图像很清晰,分辨率不低。”朱子亮也在边上评论。
“效果真不错。返回基地以后一定要写报告,建议大大推广这一方法。这一招对提高潜艇的战斗力大有帮助。我想,用这一战术中国海军应该是第一家。”周涛点头,对使用效果大加赞赏。
“缺点也是有的。目前还不能重复使用,还是一次性的。携带的数量也有限。而且在这个深度上卫星是可以发现我们的。”李兵说道。
“没办法,技术上还有困难,只好先限制性使用了。好处是提醒我们,不要动不动就用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再说了,卫星也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可以照射这里。即使发现了,还有一个数据图像的传输辨认过程。这段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朱子亮安慰道。
“是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困难是暂时的。”周涛也加了一句。
“我相信我们的科技能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人一定还蒙在鼓里,他绝对想不到我们居然有这一手。”李兵神色兴奋。
这一手是什么?就是潜艇加上无人飞机的组合。潜艇自从服役以来,其搜索能力不强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各国都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有创意的设想就是用潜艇搭载飞机。不少国家试验过,而真正用于实战的还是日本海军。
二战中,日本曾经专门建造了几艘潜艇,每艘潜艇可搭载一架飞机。战斗时,首先将飞机从机库中弹射起飞,对目标进行攻击或者侦察。返回时降落在指定地点的海面上,由起重机将飞机回收。在战争中,美国西海岸曾经受到过不明飞机投掷的燃烧弹空袭,就是该种潜艇的杰作。不过在实际回收时,由于起重机损坏或者风浪太大,飞机实在吊不回来,只好被迫放弃,飞行员回来就行。
二战结束以后,冷战开始。这种想法还是有人研究过,不过结局并不妙,直接被打入了冷宫。原因很明显:一是成本太高,飞得出去不一定能收回来,这怎么行?二是潜艇上安装机库,外形改变,噪音增加,影响潜艇的隐蔽性。三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导弹技术突飞猛进,巡航导弹能做的事情还需要飞机干吗?四是水声技术的发展使声呐的搜索范围大大扩展,要发现水下的潜艇靠声呐,用不上飞机。依次类推,还有五六七八等等。结论就是一条;不行。
不过,也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无人飞机技术发展极快,潜艇携带飞机的组合又变得可能了。无人飞机比巡航导弹还小,搭载不是问题。数据传输的问题,驾驶操纵的问题解决也不是困难。如果能够解决如何回收重复使用的话,那将大大地改变潜艇的作战方式,提高作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