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桨,跟踪“北卡罗来纳”号的原来是俄国人的潜艇。罗杰斯立即得出了结论。
多年以来,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潜艇一直是自成一体,有自己一整套独特的东西。从作战思想上来说,就是以潜艇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包括航空母舰等水面舰艇辅助支援潜艇。在设计思路上,不追求一艘潜艇的全面均衡发展,而是重点突出每一级潜艇的特色。例如“台风”级的强大火力,“阿尔法”级的高速度等等。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比如双壳体,又比如双螺旋桨推进。
以前采用双螺旋桨推进主要是工艺水平的原因。前苏联缺乏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设备,欧美对其进行了严密封锁(不得不通过间谍走私偷运)。加之苏联潜艇普遍吨位偏大,双桨推进自然是优先的选择。到了二十一世纪,工艺水平提高了,大倾斜七叶螺旋桨的制造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不过工程师的惯性思维还是很难改变的,“双头鹰”号还是沿用传统采用了双螺旋桨。
当然,与单桨相比,双桨推进也有其特点。缺点是噪声要略大点,而且施放拖曳式声呐有可能会导致电缆缠绕在尾舵上。优点是在低速时舵效率明显高于单桨,而且转向的灵活性更好,尤其是在浅水的性能优异。
411号
当“费城”号发现“北卡罗来纳”号的同时,丁小宁也发现了“北卡罗来纳”号。对他而言,休息的时间是充足的。他经常一边戴耳机监听一边闭目养神,听着听着睡着了也有,但是一旦有异常信号,他总能及时清醒过来。对于他的这种表现,大家早就习惯了。
“报告,发现目标一号,方位008。奇怪的是怎么还混有敲击的声音,像打鼓一样,声音很大。”丁小宁也莫名其妙。
“什么敲击的声音?”李兵首先提问。
“像是什么东西在敲打着他的外壳。不对,他的发射管正在注水!”
美国人发疯了吗?发射管注水,难道要发射鱼雷?现在不是战争时期,即使怀疑外面有埋伏也不用这么做吧!会引发严重的国际纠纷的。周涛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
“报告,又听到一个声音。还是原来的目标一号的声音,只是奇怪的是那敲击声没有了。”丁小宁继续报告。
“目标一号现方位012,正向东南方向高速行驶,音响特征十分明显。”
“要不要跟上去?以这种速度,他的声呐什么也听不到。”李兵请示。
敲击外壳的声音是怎么回事?还有注水声。周涛不愿意仓促做决定,对李兵摆了摆手。要知道,在附近还有一条洛杉矶级呢。
“报告,又有一个目标从通道里面出来了!”
第三艘潜艇。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又冒出一条来?是潜艇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吗?周涛一时也反应不过来。
“密切跟踪,注意变化。”越是混乱的局面越要保持冷静。现在自己没有被发现,优势在自己手中,宁可等待也不能冲动。周涛下达了命令。
“反应堆开机,保持5%的功率。”这是第二道命令。从开机到运转需要一段时间,不能全功率运转,5%的功率安静性正好。先热热身,又要做运动了。
很快,周涛就得出了和罗杰斯一样的结论。现在连俄罗斯的潜艇都加入了进来,这个游戏实在是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