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1 / 2)

23时45分

海面舰只每到一个新地方,就要按照当地时间调整时钟,潜艇不同,它们一般都使用单一的时间标准。美国潜艇使用的是格林威治时间,俄国潜艇使用的是莫斯科标准时间,而411号潜艇使用的是北京时间。

在水下,潜艇是见不到阳光的,所以外面是白天或者黑夜对生活在潜艇上的官兵来说差异不大。唯一能够区别白天和黑夜的是艇上的照明灯光。如果是在白天,照明采用的是不太耀眼的黄色,而夜间则是暗红色。在暗红色的灯光笼罩下,潜艇内部的气氛看上去有些诡异,尤其是在411号潜艇的指挥中枢――指挥舱内。

411号攻击型核潜艇:(095型)

排水量:水面5000吨/水下6500吨;

体积:长101米;宽11米;吃水9.8米;

速度:水下30节;

最大下潜深度:400米;

武备: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8枚鱼雷;

动力:压水式核动力反应堆,大倾斜7叶螺旋桨,40000马力。

形象地说,潜艇其实就是一根巨大的金属钢管,钢管里面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设备,因此内部空间总是显得十分狭窄,不过指挥舱是个例外。顾名思义,指挥舱负责指挥潜艇的一举一动,包括航行、战斗、搜索等等。作为大脑,得到一定的优待也是正常的。

411艇的指挥舱布置十分简单。正中央有个升起的平台,平台上方就是攻击潜望镜和搜索潜望镜,值更官的位置也在平台上。在指挥舱的后半部分,布置的是航海导航系统和自动描迹桌。靠近左舷布置的是导航系统,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海军专用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通过部署在茫茫太空中的十多颗北斗卫星,它可以准确地读出所处的经纬度及其它多种参数,精确地获得偏差在2米以内的三维空间定位,必要时甚至可以让潜艇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中依靠参数摸索着靠泊码头。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有的,那就是必须要浮出水面依靠天线定位,不利于潜艇的隐蔽。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411艇上还有自己的惯性导航系统,可以依据一个已知的船位以相对运动的方式保持潜艇的描迹船位。正确地使用惯性导航系统,再配合周期性地运用“北斗定位系统”,可以使411艇在全程航行中不会偏离计划航线超过150米的距离。

左舷的前半部分是驾驶台。潜艇的驾驶台和老式飞机的驾驶舱有相近之处,都有一个控制手柄,一大堆控制面板和仪表读数。唯一的区别是没有窗户,潜艇的驾驶人员什么也看不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命令操纵着压载和平衡,控制着几千吨的庞然大物在水下和水上的航行。

指挥舱的右舷则是武器控制面板和火控系统操作台。411艇使用的火控系统代号“南海”,通过专用的电脑把侦察、控制和武器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战斗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有效地提升了潜艇的战斗力。

在潜艇上实行的是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但是工作时间的安排十分奇特。每个人都是工作6小时,休息12小时。在12个小时内安排用餐、睡觉、机器保养和相关的学习等等,这样潜艇上的一天就从24小时变成了18小时。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每个官兵在24小时内都有至少8小时的休息时间,但是实际上这种安排并不能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最终的结果就是潜艇的乘员很快就丧失了时间观念,而且和外界以及家庭生活的时间脱节,回到岸上后倒时差成了潜艇兵的必修科目。

交接班的时间马上到了,海军中校周涛再次巡视了全艇。周涛,男,三十五岁,已婚,身材中等,毕业于青岛潜艇学院,现为411号攻击型核潜艇艇长。巡视的结果令他很满意:轮机舱一切正常;核反应堆工作正常;鱼雷舱一切正常;声呐室报告周围没有发现可疑信号;电信室无新电报信息;潜艇航向稳定、平衡良好;潜艇一切正常。周涛在航海日志上记下了如下数据: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