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 深念亲人(2 / 2)

他要自强,要自立,要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以报答二老的大恩大德,让他们欣慰,让他们开怀,让母亲在九泉之下,笑得比五月的鲜花还灿烂!

“回到现实吧!”棍棍王后擢了下主人的屁屁,帮他扯回飞得很高很远的梦想。

“嗯!”武弟忧忧叹着。

万事零开始,光做梦不行动,顶个屁用,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为上策!

回来半个月除了鸟蛋鲫鱼外,还没正儿八经地吃过肉呢,爹这身体,再不好好补补,可不行啊。

现在猪肉价格跟直升飞机私通,一路凯歌飙升,还翻着跟头呢!真让穷苦百姓们受不了!当然,猪八戒的后代们更难过!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抹啊,直叫一个伤心。

武弟本思量着要去割斤把肉来炒辣椒吃,一想到屠大户高高在上的黑碳样,昨晚上吃的都差点吐出来,幸亏,它们早进了厕所。

吃猪肉,算了吧。

呵,田里的禾苗刚刚插完,可以去抓两斤黄鳝回来吃。

…………

武弟把自己亲手用青竹条编织的鱼篓系在腰间,顶上父亲上午戴的“破吉尼斯记录”的高龄草帽,往田垅走去。

青色鱼篓刚编织不久,所以尚青色未全褪,一甩一甩的在阳光下很是耀眼。

农村人,大部分都是“多功能人才”,一身兼多才,什么砌砖,木工,电工,竹匠等,乱七八糟的,多少都懂一些,有的更是样样精通。如武弟,虽年纪不大,却懂了不下于五种手艺。瞧他这鱼蒌织的,边条有序,不紧不松,不密不疏,不可谓不恰如其分。

在农村里,他是个人才,绝对的多功能。撇开手艺不说,光讲乡间的,就无人能及之。摸鱼,挖泥鳅,捉黄鳝,捕蛇,掘冬笋,他若自认第二,绝不人敢自诩第一。

还在初中时期,他最多的一次,捉过一百多条黄鳝,平均一两半一条,大的重达六七两。那时田园水净,鳝鱼多且肯长,随便在田埂上晃悠一圈,斤把两斤不在话下。

如今的稻田,农药化肥一洒,抵抗力差的小泥鳅小黄鳝熬不住便翻白肚,挺过去的大鳅大鳝也会因此瘦身不少。这还是只小儿科,更有甚者:秋天晚稻割毕,待到下雨田里水涨时,就会有只图眼前蝇头小利的人,拿上药水,按比例兑匀水,洒在田里,届时,管你大小鳅鳝,全部死翘翘,而这些中毒身亡的鳅鳝,也会在被制成鱼干后,摆在商家售卖。

试想,鳅鳝经过这般灭绝性的折腾,所剩几何?

武弟今年只在春耕时,田里的秧插完后,到田垅里转了几圈。回想起来,就郁闷啊,倒过去几年,他这几圈下来,甭说十斤八斤,二三十条算最少的啦!可偏偏就是那一次,他仅仅抓了三条“僵直了可当筷子”使的青色小鳝。

后来,他回了学校,之中放月假回家,禾苗都抽穗了,也就没法去抓了。

懂鳝的人皆知,春冬季鳝最小,那时它们不是处于冬眠中就是刚从冬眠中复苏,身体积累的脂肪耗得干干净净;而长膘时的夏秋季最大,尤其是夏秋相接之时,几乎是徒手捉鳝的最妙时期。

武弟双目炯炯有神盯着田里,脚步徘徊在田埂之上,那专注劲,像在有金可寻般。

…………

(热切盼望大家能收藏,推荐本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