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星期后,1988年的春节就到了,李倩宁一家到县里的爷爷家过节,彭志明一家也到外公家过节。
这一个春节,彭志明得到的利是钱比往年多了一倍,这是因为家里亲友知道他获得了全国竞赛的一等奖而特别给的奖励,但这些钱并没有多少落进他的口袋,而是依旧例上缴到父母那里,因为父母亲也是要往外封红包的,待一进一出收支平衡之后,剩下的才给了彭志明做学习基金年用。
到了元宵节时,市政府继续在市中心区域举办花灯会,但各种组织准备工作做得比87年时要好得多、也有经验多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城市广场以及周围区域依然被禁行机动车辆,涌入的人群虽多,却都有序多了。
李倩宁一家直到元宵节过后才回到市里,彭志明挺失望的,因为他没能得到李国强的红包。
见不再有利是钱收入,在点数了一番现金后,彭志明就奔向了邮市。
l市的邮市就在集邮门市部的大门外,其实也就是属于无证经营、堵塞人行道的“马路集市”,原本82年以前这里是没有“邮市”的,只是1982年1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了,同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集邮恢复,全国各地都自发地形成了邮市,而l市也不例外。当然,这种私下的邮票交易是非法的,所以在邮市买卖邮票只能“换票”的名义进行。
在1983年底,建国后最大的全国集邮展览在北京举办,由此引发了一次全国性的集邮热潮,邮票的投资价值也被人们发现――邮票的投资收益率远比银行的存款利率和国库券的利率要高得多了。于是,邮票的价格就像屁股底下装了火箭一般往上窜,面值六元四角的一版“庚申猴票”在1984年底和1986年初就涨到了1500元以上,只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不可思议地增值二百三十多倍,这可比抢劫都还要狠了,所以就更进一步催动了邮票价格的全面上涨,这是中国邮票市场的第一次价格井喷高潮,但在1985年5月,全国集邮公司超巨量发行了一套“熊猫”邮票,同时发行“熊猫”小型张1260万枚,硬用灌肠大法直接把邮商倒爷们给撑死,给热火朝天的邮市浇了一场寒澈入骨的冰雨,全国邮票市场就此崩盘,无数人被套牢。
彭志明自从转学石塘小学后,有了一些余钱就到邮市买邮票做投资,有时,他也会在邮市里出售以前收集的一些不怎么值钱的老邮票,既可以以“票”养“票”,又可以清理自己的投资品种。这样一来二去,彭志明也就在邮市里混了个脸熟,也就看着邮市在86和87年两年里由冷回暖,虽然很慢,但很稳定。
因为春节刚过的缘故,邮市里买卖邮票的人很多,人气挺旺的。
彭志明在集邮门市部的大门边上,找到了熟人:“酒叔,新年好啊!”
酒叔,真名叫陈建国,有三十多岁了,相貌平常,中等个子,因为爱喝酒,是个酒篓子,所以就有了“老酒”的外号,彭志明就称呼他“酒叔”。在与酒叔认识的一年多时间里,彭志明知道了很多集邮方面的知识,知道了普通票、纪特票、信销票、盖销票、变体票、加字票、漏印票、错印票、错票、残票、试机票等等,还学会了怎么分辨假邮票,可以说酒叔就是他的半个师傅了。
酒叔正摊开着一本邮册与人讨价还价,闻声扭头一看,乐了:“哟,是志明啊!”,接着,又笑笑问道:“这回是来买邮票?还是卖邮票?”
“这邮票多少钱?”,翻看邮册的客人,瞥了一眼彭志明,指着一套邮票,看着酒叔问道。
“十二块”,酒叔报价道。
那客人听了,也没还价,摇摇头走了。
彭志明见那客人走了,笑道:“春节里得了利是钱,就来买邮票了。”
“想买什么邮票自己看”,酒叔笑着拿出五本厚厚的邮册,说道。他认识彭志明也有一年多了,也挺喜欢这孩子的。
酒叔的邮册里并没有什么珍稀的邮品,最珍贵的就是几枚“庚申猴票”了,其它的都是些比较大众化的邮票。
因为“庚申猴票”的价格高低涨落历来就是邮市冷热的指示标,彭志明就问道:“酒叔,这猴票1月份的时候卖28块,现在卖多少了?”
酒叔一撮牙花子,道:“涨了,现在卖32块了。”每每说起“猴票”,他就伤心。
彭志明则暗笑――他也听过酒叔关于“猴票”的故事。那是在1982年,酒叔酒瘾发作,可又没钱,就以每枚7分钱的价格卖了10版“猴票”,买了一瓶茅台,所以一提起“猴票”,他就伤心。
彭志明记得――到了中国邮市的第二次井喷高潮的1991年,就价值350元左右了。他现在手上就有2整版和十几枚散的的“猴票”,到1991年就能价值六万多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