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时,一家人都在到处找他,李月如的眼睛都哭红了。看到秦太行回来了,他们都很开心,没人去责怪他,妈妈说以后再去哪里要告诉她一声,省得大家着急。秦太行低着头不说话,这件事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在乎他的存在,他只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寄人篱下的流浪汉。
李秋晨来到他的房间里,问道:“太行,你今天去哪了?我们找了一整天,妈妈都急哭了!”
“我回清风寺找无尘师父去了。”秦太行淡淡的说道。
“清风寺在哪?无尘师父是不是前些天来的那个老和尚?”李秋晨问道。
秦太行点了点头。
“清风寺在哪呀?远吗?”李秋晨问。
“在山上,无尘师父不让我再回去了。”秦太行说道。
“这样也好,省得爸妈担心。”李秋晨说道,“以后再出去一定告诉家里人一声,要不和我说一声也行,省得家里人着急,妈妈不能再受任何打击了。”
没过多久,元宵节又到了,镇上每家都在晚上放起了烟花。那天晚上唐兴之买了许多烟花,许多人都围过来看。透过水晶镜片,秦太行看到了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伴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他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色彩。那一晚的烟花放了好久,那些梦幻般的烟花久久的印在了他的心里,令他终生难忘。但奇怪的是,只要他一遇到开心的事,他马上机会想到爷爷和战神,然后他的内心就会陷入忧伤之中,他似乎永远也无法摆脱爷爷和战神的影子。他的心情一直很矛盾,他对这个家庭只有憎恨,在夜深人静时他常常胡思乱想,有时很极端,他甚至想毁掉这个家,但这样的念头一出来,无尘师父的影子马上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还有李秋晨,这也是她的家啊!
自从回到这个家庭以后,秦太行的生活就彻底的被改变了,在家里,他处处被关爱,在外面,他处处受尊敬。在洋槐镇上,谁都知道他是镇长家的公子。他不再为吃穿而发愁,每天都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吃不完的美味,他不再挨饿,不再受冻。但他常常会想起以前和爷爷在一起的那些清苦而快乐的日子,爷爷常把他带到山谷里,给他做上一顿美味的猎肉,爷爷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他的身体是由这个世界上最朴素的食物养大的,没有那些丰盛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和这个家庭没一点关系,他常这样想。对父母这个概念,他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他身上所有的情感和牵挂依然在山谷里,在清风寺里。对家里其他人来说,秦太行是一个谜,没人知道他的经历,他也从不对人讲,只有李秋晨还粗略的知道一点。有时李秋晨会好奇的问他一些有关他自己的事,秦太行就会告诉她一些,不过他要求李秋晨不要告诉任何人。他常给李秋晨讲一些他在山上和爷爷、战神、无尘师父一起生活时的那些往事,李秋晨听得津津有味,她竟有些向往。但她却没能从中体会出其中的辛酸。
五年级下半学期快结束时,秦太行从没喊过一句爸爸妈妈,他对李月如和唐兴之的态度依旧很冷淡,有时还会冲几句。然而李月如迎接他的永远都是微笑,可笑容背后的泪水却没人知道。唐兴之也只有默默的叹气,他能理解儿子的内心感受。唐春芳却常抱怨弟弟对爸爸妈妈的无理,然而她却遭到了李月如的怒斥。然而唐静芳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她对唐春芳说道:“如果当年爸妈把我也这样丢弃,我会和弟弟一样的,虽说不上深仇大恨,至少绝不会感激他们的。我认为弟弟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除非他是佛。”
唐春芳却极力反对,她说:“不管怎样,爸妈还是生了他,他不该很爸妈。”
唐静芳反驳道:“既然让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就该为这个生命负责,否则就是虐待生命,没有什么比虐待生命更让人伤心的了,又有谁能体会到这些年来弟弟所受到的痛苦与辛酸!”
姐妹俩常为这件事争吵,李秋晨则默默的充当了一个协调人,她不想让任何一方受到伤害,她对弟弟的情感是独特的,也只有她亲眼目睹了弟弟所遭受到的痛苦,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她非常守信的为弟弟保守了不少秘密。李月如心里有一个心愿,她很想再找到那两个僧人,好好感激一下这两位恩人,她心里还很感激另一位恩人,太行的爷爷,只可惜未能和他谋面。那位老僧人临走时留下的一句话至今仍回绕在她的耳边:善待生命。这句话听起来很沉重,很严肃,像时刻都在谴责着她的良知。她完全能理解儿子回家后的感受。儿子在她的眼皮下默默生活了四年多,她竟一点也没察觉,她本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儿子了。那位老僧人选择这种方式让儿子回家,她能体会到那位老僧人的良苦用心。儿子带回来的那些衣物她已帮他洗了一遍,并小心的叠好收藏起来,儿子小时候穿过的那些衣物似乎在时刻提醒她,不要忘记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对她来说,儿子的童年她是那么的陌生,儿子为她留下了十三年的真空,这十三年里,她几乎没尽到一天做母亲的责任,更不知道儿子这十三年来的酸甜苦辣。以前女儿向她讲起班上那个戴眼镜的可怜的小男生时,她还只是傻傻的同情,她不知道那个戴眼镜的小男孩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