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很可恶,心一旦离开这个家,对孩子的爱也会随之淡化。凤芝就是这样,现在她怕见到两个孩子,也担心会被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刺痛。随着揭发老公的事在塘埠头被‘公示’从小生活长大的村子瞬间变成了她眼中的是非之地,这一切‘老光棍’不得不出马为她解决,还好光棍他在厂里一直分有一个床位,以前只是上夜班才去住一宿,现在他想出了奇招,给同屋的两位每月一块钱,房子就这样归他一个人用了。
凤芝如愿地住进了陶器厂的宿舍,随即也避开了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她自感没有回头的路可走,已经做好了办离婚手续。近十年的婚姻当然会使她的隐隐作痛,但都是用老支书那天说的话安慰自己,吴畏即使出来了也是开除工籍、开除党籍,那个傻帽女人愿意奉献,自己的位置就让给她,让她高尚去吧!
这个家的女主人一去不复返,多少给何秀带来一些压力,然而她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悻然接受了两个孩子,穷人家长大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并不觉的苦,就是凤芝毫无道理地不留下一点养家的钱难以理解。有一天送饭,她悄悄地和吴畏说:“我没钱了,我攒的钱一开始就给凤芝了,可她走的时候没有留给我一分钱!”
身陷囹圄的吴畏对这个事还真无能为力,因为身边的同事都明哲保身,你如果叫何秀去找,他们绝对会躲避不及,万般无奈下,他不得不在记忆中挖出一个人来,他当时的一句随口的承诺,现在可以去试试看。
吴畏征得专案组人员的同意,写了一张纸条给何秀,说:“你到桃村,把纸条给这个人,他也许会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
何秀接过纸条,在出门的时候递给专案员,人家也知道是为了借钱的事,摆摆手让你走了。
桃村是吴畏曾经蹲点的地方,那年杨家莫名其妙的被‘打办’执法,吴畏帮他们出头,从而避免了一次劫难,当时其中一位说漏嘴了那句话,现在应验了。
人生真是变化莫测,那时其中的一位在感动之余,说出了一句当时认为很忌讳的话,大概意思是:“你以后有难,我们能帮的也会。。。。。。”
吴畏这样写条子叫何秀去试试看,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说有多大的指望,谁也不敢保证。
何秀回到住处,把两个孩子哄睡觉,立刻赶往桃村,好不容易问到杨家,可吃了个闭门羹,邻居说:“男人家全出远门养蜂了,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老太婆到是在家里,但不知道哪里去了。”
家里有孩子需要看护,何秀也不能在那里傻等,再则她并不看好这样会借到钱,所以很随意地把纸条塞进了杨家的门缝里,认为还是这样听天由命比较好,他们有回报的心,看到曾经恩人有难,会出手相助的。
何秀就这样回来了,她准备来个双保险,想带个信到自己的家里,老何家再穷一二百元钱应该拿得出来。可问题是这里没有人去那个地方,自己彻底被两个孩子拖住了。
好人总有好报。何秀今天第二次去为吴畏送饭时天已经黑了,她没有把下午去桃村杨家的事告诉他,主要是为了吃‘闭门羹’这样的事不想扫吴畏的兴。然而,何秀在返回住处时,却发生了她认为不可能的事。就在进门的一瞬间,发现屋里坐着有三个人,聪明的何秀第一反应就是吴畏说的那个人来报恩了,她不知道那时候到底发生过什么,进屋就以灿烂的笑脸迎合他们,问了一句:“你们是?”
里面围着八仙桌坐的正面是杨家母,陈省和琴仙坐在两侧,琴仙天生喜欢小孩,她已经把小女孩抱在了怀里,陈省也拿着一把糖果在逗峰峰,起先他们还以为是凤芝回来了,三个人都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可进来的女人不是,他们又都坐下了。不过,陈省在外面见多识广,看到这样坦然自若地走进屋里,就知道这个人和吴畏有关系,最起码也是亲戚之类的。他开口接腔道:“我们吴畏的朋友,今天被人告知他现在蒙难,为了感谢当年对我们帮助,现在我们就出微薄之力,让他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