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万岁恩奖!”
原来,安禄山先教了一些让这只鹦鹉赞美皇上、贵妃的话,所以这时鹦鹉又高叫:“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宗听到此声,马上非常高兴,对左右侍臣说:“贵妃素爱鹦鹉,可宣她出来,一同玩赏。”左右领旨而去,一会儿里面环佩叮当,鹦鹉闻声又叫道:“娘娘来了,妃子娘娘来了!”
宗看着鹦鹉出神,安禄山的目光却转向那叮当作声处。不一会儿,只见许多宫女,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个天仙般的美人,姗姗而来。那丽人刚刚步出珠帘,却又故意退后几步,似作回避状。直至玄宗召唤:“爱妃,安大夫不是外人,你出来吧!勿需回避。”杨贵妃才轻移莲步,缓缓步出珠帘。与此同时,安禄山也装腔作势地向玄宗叩头,请求退避,玄宗让他留下,他才拱手肃立在殿阶之下。
贵妃见了玄宗,上前施礼,玄宗就指着鹦鹉说:“此鸟乃安卿所献,爱妃以为如何?”贵妃仔细地看了一番鹦鹉,便说:“鹦鹉并不罕见,只是白鹦比较难得,便何况它又熟习人言呢!”玄宗说:“爱妃既然喜爱这只鹦鹉,你就把它收养在宫中吧!”杨贵妃甚为高兴,立即让一名随侍宫女,收去养着。一面又问玄宗:“安卿在哪?”
唐玄宗当即命禄山拜见贵妃。禄山下拜,贵妃还礼之后,玄宗又说:“安卿镇守边疆,屡立战功,近口入朝,朕念他辛劳,爱他忠诚,特地让他留在京城休养几月。”杨贵妃随口说道:“我常听李林甫与您说,如今天下太平无事,既是太平无事,义何妨留他在京呆一二年呢。”玄宗听了点头称是,安禄山见了心下暗笑,激动不已。当晚,唐玄宗就命高力士设宴于勤政楼,召集诸杨及亲信大臣侍宴。
当群臣毕集,盛筵排好之时,玄宗与杨贵妃携手并肩,登临勤政楼。安禄山紧跟其后,只觉香风阵阵,扑鼻而来。上了楼,玄宗一面传召杨銛、杨錡、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登楼,其余百官分坐楼下,一面让内侍在御座东间,设一道金鸡嶂,中间放置一榻,榻上陈列酒肴。安禄山正在犹豫,不知自己应该坐到哪里时,诸杨陆续登楼,与玄宗、贵妃合坐一席。安禄山左顾右盼,正想下楼,忽听玄宗召唤:“禄山,来,你坐金鸡嶂内。”安禄山感到难以置信,他受宠若惊,连忙谢恩就座。接着,珠帘高卷,开始宴饮。
正当安禄山激动不已,心旷神怡,心跳不止之际,蓦听楼上响起一片悠扬的音乐。只见贵妃和三个姐姐,各执管笛、琵琶等乐器,吹拉弹唱,奏出一片清音悦耳之声。安禄山忘乎所以,不由得起身离座,走到御席前启奏道:“皇上,臣愚不识音律,但觉悠扬悦耳,真是盛世元音,奇妙无比!然而,有乐不可无舞。臣乃胡人,胡旋舞乃臣所长,今愿在筵前献丑。”
玄宗笑着说:“你如此肥胖,也能跳胡旋舞么?”
“献丑!”安禄山说着,就挪动脚步,随着乐声盘旋起来。起初,还觉得他有点笨拙,但接着看下去,只见他腾挪旋转,活跃得如同走马灯一般,以至玄宗等人看不清他的面目,只见一个大肚皮,辘轳圆转,灵活自如!大概转了百十回次,随着乐声的停止,安禄山也就站定了身子。只见他口不喘息,面不改容,恭敬地向着玄宗行礼。唐玄宗不住口地称赞,并指着他的大肚皮笑着说:“你腹中装的是什么东西,如此庞大,跳起舞来却又显得轻盈无比?”
安禄山随口笑着说:“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颗忠于陛下您的赤心。”玄宗听后更是无比喜悦。
宴罢,玄宗命杨铦、杨锜、杨贵妃与禄山以兄弟相称,而禄山见贵妃宠冠六宫,与她搞好关系对自己十分有利,尽管他比杨贵妃大十八岁,却甘心做她的养儿。从此,安禄山侍奉杨贵妃如母,因而得以随意出入禁中,有时与贵妃对面而食,有时在宫中通宵达旦,外面流传着不少丑闻。安禄山媚事杨贵妃,对太子却另眼相看。一次玄宗命太子会见安禄山,他见了太子却不肯下拜,左右感到奇怪,问他为何不拜,他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解释说:太子是储君,朕百岁后要传位于太子。禄山说,“臣愚,比者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今当万死。”左右令他下拜,他这才下拜。
安禄山每次入见时,常常先拜贵妃,后拜玄宗,玄宗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先拜贵妃,他回答说:“胡人先母而后父。”安禄山身体特别肥胖,腹垂过膝,自称腹重为三百斤。他每次走路,由左右抬挽其身才能迈步。他乘驿马入朝,每驿中专筑一台为他换马用,称为“大夫换马台”,不然,驿马往往要累死。驿站还专门为他选用骏马,凡驮得五石土袋的马才能使用。鞍前特装一小鞍,以承其腹。玄宗见他如此肥胖,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他诙谐地回答说:“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逗得玄宗哈哈大笑。尽管他身体肥胖蠢笨,但是在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来,却旋转自如,“其疾如风”。
天宝七年,唐玄宗赏赐安禄山铁券。天宝九年五月,唐玄宗又赐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从此开了唐王朝将帅封王的先河。实际上,安禄山又何止开了唐王朝将帅封王之先例。就连胡人任将帅、领节度使,进而兼领节度使等,皆由禄山开始。
唐王朝建立之初,实行强干、弱枝,强本弱末的统御朝臣、将帅策略。选用忠诚厚道的名臣坐镇边关,以防拥兵自重,而且规定,朝臣不得久任某一边关大帅,更不准在朝为臣者遥领边关大帅,或此一边关大帅兼任彼一边关大帅。那些在任边关大帅期间立了战功,且享有较高声誉的大臣都可入朝担任宰相。至于少数民族将领,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既具备统兵用将的才能,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还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也不能独当一面担任边关大帅,而必须由朝廷派一个汉族大臣做大帅,让他们当副手,以此来防范少数民族将领循东晋五胡十六国之先例,另立江山。等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李隆基意欲征服边疆各少数民族部落,为使边关大帅了解情况,形成强有力的征讨军事集团,连续十余年都不调换边关大帅,并让皇子、宰相等遥领边关军队。等到奸相李林甫揽政时,为巩固相位,杜绝像王忠嗣一类的文武兼备的边关大帅入朝为相,夺去己宠,就向唐玄宗奏称:“朝廷任用文职官员担任边关大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些文职大臣都害怕打仗,遇到战争往往不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所以屡屡丧失战机,给国家征服边疆各少数部族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不如任命少数民族将领担任边关大帅,因为他们既熟习边疆其他少数部族的生活、战斗习俗,又勇猛善战,可以使朝廷及早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为了获得皇上的宠爱,安禄山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任边官时派人常驻京都,奏章上表,都是摸准皇帝的心意,每每称旨;入得宫中,则不惜将自己降为倡优之列,为的就是博得皇上的一笑;更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认比他小十来岁的杨贵妃为干妈,以至宫中上下均以“禄”儿称之。真可谓不择手段!可叹的是,唐宣宗也就果真相信了他的忠心、他的“耿直”以至于当得知安禄山起兵后,猝不及防,束手无策,乃至仓惶出逃,他的万代千秋做盛世皇帝的美梦也从此破灭。清代大贪官何珅最初出身低微,也是靠溜须拍马邀宠混到军机大臣的职位,弄到权倾一国的程度,与安禄山在批评邀宠的水平上相比,可与之媲美了。
历史的教训直至今天依然还在眼前,然而如安禄山者依然不绝于世,如唐宣宗者也依然大有人在。当面阿谀逢迎,侧面是妇人路线,于是被捧者在马屁步步到位、枕边风声声入耳的围攻之下,也便飘飘欲仙、昏昏欲睡了。但他却一点也不知道,近臣乱人,古已有之,祸起萧墙,闻者足戒!当有人在你面前极力献宠时,如果你是领导干部,那就一定得当心了。
假如你有这样一个部下,就要冷静对待他的阿谀逢迎,看看他是何居心。特别是面对口蜜腹剑的人,你要装得有些痴呆的样子,他让你做事情,你都唯唯诺诺满口答应。他和气,你要比他更客气。他笑着和你谈事情,你就笑着猛点头,万一你感觉到,他要你做的事情实在太毒了,你也不能当面拒绝或翻脸,你只能笑着推诿,誓死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