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见马先生出口成诗,想他一定满腹经纶;听他叙说家境遭遇,又同情他父女,就留他做了私塾先生。叫他父女住在西厢房。
马先生的学生有于得海已经九岁的儿子于成龙,于得江七岁的女儿于小红,还有赵老业之子――八岁的赵中子,加上马先生自己九岁的闺女马玉洁。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就是金大个子的儿子,也是于德江媳妇金莲的内侄金宝,时常来“旁听”。
学堂在东门房,两张桌子,两条板凳。马先生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一代师表,他让聪明懂事干净的马玉洁和娇惯任性爱打扮的于小红在一桌,则不公正地把正心诚意的于成龙和鬼目蛤眼的赵中子按在了一条板凳上。
马先生上课时非常严格,学生们都得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专心听讲。谁犯了错误,就用教板惩罚,包括他的女儿马玉洁,他都一视同仁。所以,学生们谁也不敢违犯,上课时都很注意听讲,没用多长的时间,就把学生们规矩得有模有样,就连十分顽皮不听话的赵中子,也不敢在课堂上轻易地搞什么小动作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都显著上升。
尽管马先生上课时要求严格,学生们心里惧怕,可下课时,学生们就和他打成一片了,因为,马先生也喜欢逗孩子们玩。一次课间休息,于小红跑回家提拎一张饼回来,便坐在自己的板凳上,有滋有味的吃着。那饼烙得油汪汪,金黄金黄的,其他的学生都围着她看着,直咽口水。马先生看学生们眼馋着,于小红还一半会儿吃不完,此时也快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看着那张饼,他的肚子里也有些叫了,便心生一计,笑呵呵地走到于小红跟前说:“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听老师给你们讲讲吃饼的学问,你们想学吗?”
孩子们说:“想!”
马先生从于小红手里拿过饼来,说:“老师给你们做个示范。”说着,他张开大嘴,在油汪汪的饼上使劲地咬了一口,然后说:“你们看!一口咬个月牙儿。”学生们注意看着,一张圆圆的饼被马先生咬去了一口后,陷下去半圆的缺口,剩下的部分真像一个月牙儿。在学生们观赏月牙儿时,马先生慢慢地咽下去后又说:“你们看!两口咬个钢叉。”学生们又注意看,马先生在他刚才咬的的地方,紧挨着又咬了一口,剩下的饼的形状真的变成了一个三齿钢叉。孩子们啧啧的感叹着:老师真能耐。马先生又说:“三口吞个日头。”说着已把剩下的部分全部塞进了他的嘴里,然后两手一摊,嘴里打着嗝儿。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突然,于小红像反应过来了什么,她“哇――”地一声大哭,说:“没了。”
顿时,其他的孩子们也都反应过来了,不禁哄堂大笑起来……
学生们必定都是天真烂漫的孩子,马先生逗他们玩,他们就更无拘无束了。马先生冬夏穿着长衫,总是摆出夫子的气度,可是他的一些举止言行又总是令他的学生们忍俊不已。学生们一看到他耳朵下垂着的那个肉瘤,就有观赏不尽的乐趣。
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师生们站在教室外面的窗台前,披着着洒在身上的五彩阳光,说笑着。于小红被马先生平时逗得调皮起来,她问马先生:“老师,你耳朵上挂的是什么玩意儿?”
于成龙拽过于小红,趴在她的耳朵上告诉她:“我妈说不让问老师这个,不礼貌的。”
马先生不在乎,他笑着说:“我这是耳垂儿,易经上说:耳大有福的。”
于小红还刨根问底儿:“那怎么右耳朵下有,左耳朵下没有呢?”
马先生想了想说:“左耳代表前半生,右耳代表后半生。我是前半生没福,后半生有福的。”
于小红寻思着,没话再问。
赵中子说:“你那是肉瘤!我爹说的。”
马玉洁瞪了一眼赵中子,说:“你胡说!我爹长的那是肉揪儿,不是瘤。”
赵中子顽皮地说:“就是瘤!就是瘤!”
金宝不吱声,净看究竟。
马先生看着赵中子,心里有些不悦,可他还是表现着夫子的风度。他说:“我这个揪儿里有很多学问,以后我慢慢地教给你们,别争了,回屋里上课吧!。”
后来,孩子们就都戏称他“学揪(究)儿”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