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描述事变内幕: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 第七章(14)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玄武门之变 第七章(14)(1 / 2)

知如此,何必当初?”红拂撇撇嘴,鼻子里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李靖无言以对。的确如此。而且这“早知如此”也的确是早该知道。他不是没读过《史记》,伍子胥、李斯、韩信等等的下场,昭然纸上。可看别人的时候,总是会想:咎由自取。等到轮到自己了,才知道原来竟是人在朝廷,身不由己。

不过,李靖虽然并未参与玄武门之变,却不能说李靖与玄武门之变毫无干系。如果李靖接受李世民之请,成为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之变还会发生么?也许不会。此话怎讲?

这要得从房玄龄为李世民谋划的三条计策讲起。计策之一,破坏太子建成的名誉,令李渊主动更换秦王世民为太子。计策之二,据东都洛阳为基地,造成分庭抗礼之势,一旦皇上驾崩,立即起兵造反。计策之三,先下手为强,杀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造成非立秦王世民为太子的既成事实。

“三策之中,何为上策?何为中策?何为下策?”李世民问房玄龄。

“如晦兄的意思呢?”房玄龄转问杜如晦,他自以为“谋”,不在杜之下;“断”,则不如杜。

杜如晦先说了几句不相干的客气话,然后话锋一转,不怎么客气地切入正题。

“以杜某之见,上策根本不存在。破坏太子的名誉,这是重袭隋炀帝的故伎。故伎未尝不可重袭。比如,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伎,咱就重袭得很好。不过,隋炀帝这计策,虽然隋炀帝行之有效,在如今恐怕不成。”

“为什么不成?”李世民打断杜如晦的话。

“原因有二。其一,太子为人方正,有目共睹。不像隋太子勇,确有把柄在别人手中。其二,今上英明,不像隋文帝那么多疑。所以,窃料换太子之计必定不能成功。不过,这计策也不是绝对不可施行,抹黑人家对自己总会有些好处,只是行事一定要机密慎重,否则,穿帮露馅,那就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据东都分庭抗礼之计呢?难道也不成么?”李世民又问。

“这计策只能算是中策,因无必胜的把握。再说,人才难得。”

“什么意思?难道我天策上将府属不如太子的手下?”

“天策上将府属目前只有两种人才,一种如玄龄兄、侯君集,以及杜某本人,都是运筹帷幄之才。一种如长孙顺德、刘弘基、段志玄、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都是爪牙之才。起兵造反,这两种人才固然重要,无奈没有将才,如何能稳操胜券?以杜某之见,当今大将之才,只有两人。一是李靖,一是李世。如果咱能把这两人争取到手,那么,先据东都分庭抗礼、然后起兵造反之计未尝就不是上策。可惜的是,窃料二李都不会上咱这条船。”

“那么,第三计呢?”问这话的是房玄龄。

“第三计显然是下策,因为搞不好就不仅仅是杀太子、杀齐王这么简单了。”

杜如晦说到这儿,把话打住。除去杀太子与齐王,还得杀谁?他不敢点明,也没有必要点明,李世民与房玄龄都不是傻冒,都知道搞不好就得犯下弑父、弑君之罪,连李渊一起杀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