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一生骂人无数,天生是“扫把星”,如果生在现代不外是一个鹰派的好战份子,倘若以不斯文的说法就是“恐怖份子”罢。也正因为鲁迅先生一辈子与人互吐口水,所以树敌甚多,想至他于死地的人也不在少数,没有一千,绝对会有一万。大凡成为多数人的敌人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这样的人也极其危险——因为无时不刻有人想把他做掉。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然也。
成为公敌者,不外有三种下场,一是杀人,二是被杀,三是逃亡。作为一代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份子阶层,“杀人”这条路是没有的,于是只有剩下“被杀”或“逃亡”的下场——如果不被杀,就要逃亡;若果逃亡了,就免于被杀;当然也有逃亡之中而被杀的;总之逃亡的功夫一定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才可免于一死。
相对咱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深知“杀人”的内涵与伎俩,所以他多年来树敌无数,却也油然不死,还因祸得福——练就了一身傲视武林的“逃功”。什么风吹草动,如何草木皆兵,他都能及时判断,以及恰当解决,而这些也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没有深厚的“逃亡”内功做基础,通常会死于非命。君不见,一些丹书史册中的烈士,之所以成为烈士,那是因为在革命的过程当中“逃亡”的技术过于逊,之后断然被“革命”,于是乎成为烈士。据于上述的原因,所以半面大凡看史册,对那些革命烈士总也抱有尊敬和同情在里面,感情很是怪异。
纵观人家鲁迅先生就不一样了。人家也经常张开血盘大口,动则以笔当刀,口沫纷飞也招惹了不少要至他死地的敌人,可是人家最终没有死,也不至于落下“革命先烈”的光荣称号。即使憎恨鲁迅先生的人们,天天年年求神拜佛要他尽早死去的人们,你们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他,像他那种人,自己不自杀,要想被杀,简直痴人说梦。
鲁迅先生的逃功如何,以下笔者为你解答:1.1893年秋天,鲁迅先生的祖父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锁在杭州府的监狱里面,为免受无谓的牵连,鲁迅先生与二弟周作人一起逃往亲戚家避难。年仅12岁的鲁迅先生在人生第一次动用了逃亡的技术,崭露头角。
2.1898年,鲁迅先生背井离乡,只身到南京水师学堂谋求出路。以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走异路,逃异地”。第二次为前途出路而逃亡,渐见熟练。
3.1906年,鲁迅先生被迫从日本回国完婚,婚姻悲壮,婚后第三天就再度凭以借口“逃亡”日本,远离新婚妻子。第三次人生大逃亡,不是为生命,是为了幸福,略成气候。
4.1913年,为了应付袁世凯政府的恐怖统治,鲁迅先生经常躲在会馆里抄书、抄碑、读佛经之类的,寸步不行,不敢雷池一步,时间持续了好几年。此时先生的“逃功”已经可以出师了,内功的造诣大抵到达“小周天”了。
5.1923年,先生接到周作人亲自送来的绝交信,兄弟二人就此绝交。先生逃亡般的搬出八道湾11号的寓所,迁至西城的砖塔胡同61号。这次逃亡是为了兄弟情谊而逃,为先生一生逃亡的经历又增添了不少色彩。
6.1926年3月26日,因《京报》披露段棋瑞政府在学界通缉鲁迅的密令,先生离家往莽原社躲避。相续3月29日,由莽原社转移到山本医院,继续避难。4月15日,由于直奉联军进入北平,北平政治气候进一步恶化,又由山本医院转移到一家德国医院避难。多半个月的时间里,先生连续逃亡3次,时间之迅速、精准令人“侧目”,可见先生的“逃功”又进一层。
7.1926年7月28日,为避免盘踞北京的北洋军阀的混乱,应厦门大学聘,任厦大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于是鲁迅先生8月26日途经上海转水路决意南下。从此开始了南下逃难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