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被佛印占便宜了,你知道吗?”苏小妹听完苏东坡的话之后,提醒苏东坡。“为什么?他看我像尊佛,我看他像陀大便,怎么会是我被占便宜呢?”
“佛书上说,心中有佛,则观看万物皆是佛。佛印因为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尊佛。那敢问大哥你,当时你的心中到底装了什么?”
【躲不开的佛印】
苏东坡有个和尚好友-佛印,此僧好吃且荤素不忘。每次东坡请客、设宴,他都不请自来。有一天冕上,东坡邀请黄庭坚泠舟游西湖,备了许多酒菜,特地相躲开佛印和尚,故没有声张,二人悄悄上了船,等船离了岸,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每次聚会,佛印总是不请自来,大吃大喝,今冕我们总算躲开了他,到湖中喝酒吟诗,玩个痛快!”
谁知佛印和尚事先得到消息,早一步上了苏黄二人所租的游船,躲进船舱板底,藏了起来。
东坡的游船悠悠荡荡,来到了湖中,二人兴致正浓,东坡提议道:“佛印不来,我们清静多了,如此良辰美景,我们来行酒令,如何?”
“好!”黄庭坚说。
“这回酒令,定个规矩,要说四句,前二句要写眼前景,后二句要用经书上的话,韵脚前二句用‘开’、‘来’,后二句要用‘哉’字结束。”
“好!”
东坡干了酒杯,道:“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着满湖莲萍,接着行令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躲在船舱皮底的佛印,闻着酒饭香味忍不住,就推开船舱板,跳了上来,行令道:“船舱拨开,佛印出来,愁煞人哉!愁煞人哉!”
苏黄二人看见有人推开船板跳了出来,以为是坏人,及至看清是佛印和尚,又听得他行的酒令,忍不仕哈哈大笑,东坡走过来拉佛印喝酒,说道:“你藏得好,酒令也行得妙,想不到到了湖上还躲不开你。好吧!喝酒吧!”
他们三人一块赏月游湖,吟诗喝酒,尤其是佛印和,尚又逮到机会,大块朵颐一番!
【谜语嘲僧】
有一天,东坡到金山寺游览,寺内主持趋炎附势,鄙视平头百姓,东坡看右眼里,心中不悦。后来主持得佑来客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立即笑脸奉承,临走时,再三请东坡题副对联。苏东坡若有所思,便提笔写道:
“日港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一马拴牢。”
主持洋洋大喜,忙叫小和尚高高挂在佛堂内。一天,有个书生进,看了佛堂这副对联,掩人而笑,直朝庙僧瞧去,主持见他举止有异,便问他:“你笑什么?”
书生指着东坡的对联说:“人家骂你哩!”
主持对着对联,琢磨半晌,终于看出名堂了,又羞又愤,满脸通红,忙叫小和尚把对联取下来。
原来东坡这副对联是一道谜语,猜出来了吗?谜底是“秃驴”
【与佛印趣谈】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么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法?”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苏东坡说:“那还是“苏”啊:”佛印按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了。
东坡的思想比较复杂,可以说是融儒、道、佛三家于一体。在政治上他怀抱着儒家经世济时的理想,希望能够为国民做一番事业;可是,生活上他却倾向于佛、老两家的旷达恬淡。这形成了他的性格有儒家兼济的抱负,佛老的旷达,胸襟潇洒,达观豪放。
感伤的能力是天才的特质,和人性阴暗面相遇是高贵心灵的宿命,东坡不是例外。这种特质和宿命主宰他人生的转折,但如何面对却是他选择的态度。
黄州放逐的生活使他的心灵产生蜕变,刻薄的讽刺,尖锐的笔锋,一切激情与愤怒都过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光辉、温暖、亲切、宽容的幽默感,绝对醇美,完全成熟。著名的‘赤壁赋’、‘念奴娇’、以及‘记承天夜游’以及书法行书‘寒食帖’便是此时的作品。苏东坡是先有那份心境,才能写出完美安详、单纯自足、自然率真、美感灵魂的不朽艺术作品。
一颗不凡的心境,才能产生千古绝唱的诗画书文四绝的一代才子,然而才子的感伤却是偶然亦必然,当我们在品味苏东坡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书画时,请多予细细地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feeling看似伤感,却能转化孕育出不凡的艺术创作来,我想这是老天的安排,在亘古近千年前的坎坷命运折磨中,藉由时空的激荡沉淀,却化不开海内外中国人对他倾心歌诵的一代才华豪情。
政治也许是一时的风光,然而艺术精神生命却能绵延几千年而更加纯美,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让苏东坡真正达到弘一大师所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思古之幽情,不爱今人爱古人,可说是我始终如一的思维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