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市场经济推动下物质生产力飞速增长,但价值标准有些混乱,社会上污浊的损人心智的东西很多。作为北大毕业生,对此要有一份清醒,要有批判的思维和眼光,有理想主义的坚守。北大毕业生不平庸,是因为追求精神自由而又有向社会国家负责的使命感。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重新崛起,问题也不少,对问题的解决每个公民都要有信心又有责任,面对社会上某些腐败的现象,不能大家都抱怨但大家又都参与。北大的毕业生更应当有改造社会的志向,目光放远,从长计议,不尚空谈,从自己做起,一点一滴来改造和建设中国社会。
北大的学生优点很突出,一般比较崇尚个性发展,心气高,善于独立思考,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素质。我们讲要有理想坚守,自然包括对这些好的品格的坚守。然而北大学生往往因为有独立精神而在社会上显得〃怪异〃,与众不同,如同老校长胡适之先生在题为《知识的准备》演讲中所说的,〃这些特征可能会使你们不孚众望和不受欢迎,甚至为你们社会里大多数人所畏避和摒弃。〃我接触到一些北大毕业生,到了社会上很清高,把普天之下看得一无是处,和什么人都难于相处,那样的清高和任性,如胡适先生所说是会被人所〃畏避和摒弃〃的,结果连生计都可能成问题。即使为个人的发展考虑,改变学生的身份之后,也不能再有当学生时那样的〃任性〃。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改造社会,并让社会理解,因此刚进入社会恐怕要有一些角色转换所必要的〃收敛〃,要了解社会,要带着温情与悲悯去了解历史与国情,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和生活方式,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进入状态,也才谈得上如何改造社会。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当一个〃愤青〃式的批评家,那一定要善于团结人,理解人,有合作精神。任何社会的存在都可能有其〃合理性〃,改造社会是十分艰难的工作,有时还要学会必要的妥协,退一步,进两步。当然,这种〃妥协〃是有原则的,决不是放逐理想与世无争。
▲book。hqdoor▲虫工▲木桥▲书吧▲
第72节:致中文系07届毕业生的一封信文/温儒敏(2)
大学生活结束了,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专业背景,但即使是研究生、博士生,也还只是打下基础,养成吸取知识的习惯,至于那种精稔、自由、沉静的思考力,还有待今后的人生历练中逐步培养。到了任何岗位,都不要忘记不断学习。因为接触了社会,我们可能会发现任何社会与政治问题都不如学生时代想象的那样简单,会调整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远离当下那种颠覆一切的虚无主义,以及困扰人性的拜金主义,我们会不再满足于逞心意气的批评,会更加看重在思考和探索中形成的建设性意见。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我们思考的活力。工作再忙,生活再繁琐,也要保留一块自己的精神园地。
谈到虚无主义和拜金主义,也许还有由此生发游戏人生的庸俗空气,如今在部分青年学生中盛行。当前的学校教育的确存在太多问题,北大也不是那么〃干净〃的,我们当老师的也有责任。你们都是校园生活的〃过来人〃,北大这些年来受到许多庸俗的势利的风气侵扰,某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可能给你们影响。通常都说学校受到社会影响,其实学校也会影响社会,但愿你们走出校园时既能带去北大优良传统的影响,也能清醒地告别那些不良的影响。因为你们就要成为独立的负责任的社会中坚了。
最后,让我代表系里感谢同学们多年来对北大中文系工作的支持。中文系在比较艰难的条件下〃守正创新〃,能在改革和发展方面有所建树,离不开同学们的参与。希望你们毕业后,能与系里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有需要,系里也会尽力给大家帮助和支持。北大中文系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
再一次祝福同学们永远乐观上进,拥有健康的身心,成功的事业,美好的人生。
2007年6月24日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及文学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教学。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流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文学课堂》、《文学史的视野》等。
虹桥书吧bsp;第73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文/钱理群(1)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