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死后,夫差继位,他励精图治,重用先王遗臣,任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还让人提醒他牢记父王遗诏,时刻想着要报越国杀父之仇,操练兵马,打造兵器,准备伐越。
越王勾践自上次大败吴国,信心大增,又见吴国新君夫差新立,不谙朝政,认为时机难得,不听范蠡规谏,决定兴兵伐吴。夫差得知越兵来伐,也不示弱,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尽发国内兵士迎战。两军在夫椒(今江苏吴江市西南)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一只追到越国腹地。勾践剩余的五千兵马被围困在会稽山头(今浙江绍兴),打算与吴军决一死战。与范蠡商议,范蠡极力反对,说若拼死抵抗,越国必亡,不如暂且投降,求得生路,再积蓄力量,重兴越国。勾践沉思良久,决定投降以求缓冲。
于是,勾践派大夫文种为使,袒身来到夫差跟前,跪地请求吴国接受越国投降,并说越王勾践甘愿做大王的奴仆,妻子甘愿做大王的侍妾,越国的财物子女吴国可尽而有之。夫差见文种态度谦卑,有意答应纳降。伍子胥上前阻止,说吴越世代为仇,先王就是为其所害,今有灭越良机,倘受其降,是违反天意,必为所累,后悔莫及。夫差闻此,沉吟良久,不置可否地将文种打发回去了。
勾践见文种空手而归,以为求降失败,束手无策,准备拼死抵御。范蠡进谏说,吴国反对议和的是伍子胥,而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嫉贤妒能,与伍子胥不和。夫差喜欢伯嚭,而冷落疏远伍子胥,只要结纳伯嚭,事即可定。勾践遂又派文种给伯嚭送去许多宝物和美女,并晓之以理,说如果吴国接受越国投降,越国的女子、宝物尽为吴国所有,如果吴国拒不纳降,越国君臣将背水一战,杀掉所有子民,砸烂宝器,吴国即便获胜,也无所得。两者相较,孰优孰劣?伯嚭答应向夫差劝谏。
次日,伯嚭对夫差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规劝,请他接受越国投降。伍子胥依然力谏不可,说吴越势不两立,先王大仇,不灭越何以遵守先王遗嘱?伯嚭针锋相对,说要谈吴国之仇,楚国远甚越国,何不灭楚?并称伍子胥是为求声名而置国君于不顾。夫差见两人相持不下,最后沉思良久,同意接受越国投降,但要让勾践及妻子到吴国作奴仆。伍子胥见事不可挽回,悲叹道:“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吴国将变成泽国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伍子胥案四(2)
按照双方约定,勾践回国安排好国内事宜来吴国服刑。君臣经过商量,因文种擅长发展生产、管理百姓,范蠡长于临机应变,交接外事,决定由范蠡陪同勾践到越国为奴。其他大臣也都根据各自特长作了安排。临行这天,勾践与送行大臣慷慨悲歌,立下誓言,共担国耻,戮力同心,重振越国。
公元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妻子、范蠡来到吴国。夫差把他们安排到一个石室内居住,让勾践铡草喂马,其妻拾柴做饭,范蠡打扫庭除。夫差凡有出行,必让勾践为其在前牵马引路,引得吴人尽来观看。勾践夫妇和范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恭顺服帖,毫无怨言。三人在石室内居住劳动了三个月,夫差派人暗中监视他们,见他们依然如初来之时,不仅没有怨恨,也没有悲苦之形,而是安心劳作。夫差认为他们已经没有复仇大志,甚是得意,原来的狐疑之心也逐渐放宽。伯嚭又不时在侧说越王胸无大志,安心作奴,夫差更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
伍子胥却不为勾践的表面顺服所迷惑,时时提醒夫差,让其除掉勾践以绝后患。夫差此时志得意满,发起仁心,以“杀诛降服之人,必见咎于天”为由推辞。伍子胥则说,成就霸业的人杀掉敌国的君主不会遭受天谴,而是为子孙免去祸患。伯嚭则举例说,当年宋襄公与楚国作战,认为涉水作战对楚军不公平,特意让楚军渡过泓水方才开战,受到后人尊重,大王能赦免勾践也必能留名后世。
此后的三年里,勾践不时派人给伯嚭送礼,请伯嚭劝说夫差释放勾践。一天,夫差见到勾践、范蠡虽受制于人,处于危难之中,依然保持着君臣的礼节,很受触动。伯嚭乘机进谏,说勾践可怜可叹,劝夫差赦免越王归国。夫差有所动心。伍子胥得知,大吃一惊,急忙入内进谏,说:“昔夏桀囚禁了叛臣商汤而未诛,商纣王囚禁了叛臣周文王而未杀,结果夏桀被商汤流放,商纣被文王杀死。倘今囚禁越王而不诛,必然重蹈夏、商覆辙。”伯嚭反驳说:“纣、桀都是有名的暴君,怎能将之与大王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夫差又有些犹豫,将赦免勾践之事搁置下来。
勾践得知事情又陷入僵局,心急如焚,与范蠡商议如何行动。范蠡又派人给伯嚭送去大量礼物,打探消息。伯嚭无意中透露出夫差生病在床,已逾三月。范蠡估计夫差病情即将好转,遂向勾践献计,让他去探视夫差,以获得好感。伯嚭将勾践带到夫差卧榻旁边,正好夫差大便刚完,勾践就请求夫差让他品尝其粪便,以探查病情。夫差很是诧异,勾践不由分说,仔细查看了粪便颜色,又拿了一些放在口里品尝,说大王病即将痊愈。夫差问其如何得知?勾践回答说:“臣曾学于医师,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生,逆时气死。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是顺时之气。所以知之。”夫差大为感动,连称“仁哉勾践,仁哉勾践”。
不久,夫差果真病愈,大为高兴,感叹勾践对自己的忠心,在文台设宴款待勾践君臣,吴国群臣也全被邀请赴宴。此次宴席上,夫差让勾践换去囚服,穿上整齐的衣冠,安排他坐在贵宾所坐的位置,其他大臣都围坐两边,以显示对勾践的尊重。伍子胥见夫差如此尊戴囚徒勾践,忿恚不已,坚决不入座席,拂袖而去。伯嚭乘机说:“今日入席者全为仁义之君,不仁者逃。相国(即伍子胥)系刚勇之人,大概是自觉惭愧,无脸入席吧。”夫差点头称是。席间,勾践、范蠡频频举杯,祝贺夫差病愈。夫差大喜,尽醉而归。
伍子胥所以离席,是气愤不已,又考虑到不能在席间当面指责夫差。次日一早,他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