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1 / 2)

堆在小屋里、床底下,陈家辉家里就显得特别的拥挤了。

无聊的晚上,陈家辉就和张小渔一起去捉黄鳝、小打小敲地偷点鱼虾什么的。黄庆标和孔令锋忙着做“绿毛龟”、贩卖“古铜钱”的生意,听说情况不是很好,他两人晚上就没有心情出来玩。梅晓欣家对孔令锋印象不错,时常打电话叫他去吃饭。孔令锋忘不了那次李秋燕的一个巴掌,他从来没有被女人打过脸,他就尽量不和李秋燕碰面。李秋燕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孔令锋宽宽的肩膀,也常常想起陈家辉微笑着望着她。

李秋玲提前二十天开学,那些年各地的很多学校开设暑期补习班,名利双收——收缴补习费,收获高升学率。李秋燕也收到一中暑期补习班通知,就托同村同学王小军请了假,理由是:由于脑病没有痊愈。白天,李秋燕帮着雨淇复习功课,李秋玲上学,晚上,姐妹俩帮着洗碗、扫地。姐妹俩在舅舅家平平淡淡地生活着。陈家辉三天两头地送鱼虾到林秀红家去,他只是为了能多看几眼李秋燕。李秋燕也和他说说话不痛不痒的话儿,陈家辉也没有什么奢望,只要李秋燕开心他就开心。

太阳升起又落下,一晃就过去二个星期,李秋燕去风城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恢复还算不错,说话做事已经近似正常状态。

让李家姐妹特别高兴的是——姐妹俩的新家竣工了。

刘正洵带着姐妹俩搬进了新家,说是搬家倒不如说是走进新家,她家原有的东西不是被风刮跑了,就是破碎得不能再用了。舅舅打开白铁皮的院门,出现在眼前的是水泥地面的长方形小院,西边是两间青砖大瓦的厨房,迎面是三间七架梁,小刀灰青砖古式溱潼小瓦,六扇红色的仿古木门,清漆木质窗扇窗框。堂屋里采用金刚砂研磨处理,年年有余的铜条图案,深红色供桌,柏木枓拐八仙桌子,挂边条凳。东房间西房间都有一张床、两个床头柜、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视机。

舅舅说:“比不上你家原来的楼房,但是村里、镇里已经尽力了。你家还赶了个时髦呢,全村第一个安装了自来水。生活用品是你舅妈置办的,我不懂的。”

李秋燕、李秋玲看了很是满意,连声谢谢舅舅。

舅舅说:“这房子很不错吧!家具是我做主选的。这次如果镇政府和村里的救济,真不知道你们怎么生活?”

在桃花渡的历史上,遇到过几次灾难,这是第一次将受灾户救济得这样到位、这样人性化,姐妹俩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放了炮竹供奉了家掌菩萨,接来外婆,婆孙三人在新家里安安静静地生活着。

李家新居落成的时候就意味着救灾工作基本结束,一切恢复了正常。

潭泉市长受到省里的表彰,周振洋村长、干警陈思鸿等一行十多人也从市里捧回了“抗灾救灾先进个人”的奖状,戴着大红花坐着一辆昌河面包车一路上喜气洋洋。周振洋提拔为桃花渡村支书兼任村长,负责全面工作。

桃花渡最后一间茅草房变成了瓦房,半数人家新建了二层小楼房,最后一条烂泥路铺上了石子。村部南边的空地上建起了“龙卷风救灾纪念馆”。

4

李秋燕身生活技能完全恢复,就是以前的事情想不起来,李秋玲一放学就寸步不离地陪着姐姐。

凤城一中又发来通知,提前开学了,要求李秋燕去立即去学校报到,书本学杂费、住宿、伙食费、资料费2350元。李秋玲也要开学了,大约要1600元。

李秋燕家没有钱,李秋燕姐妹俩一夜没有睡觉,外婆也没有睡觉。婆孙三人唉声叹气中,李秋玲决定退学:姐姐秋天就高三了!李秋燕也决定退学:一方面考虑她脑病没有痊愈会影响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妹妹能安心读书。

李秋玲说:“姐姐,你为了我受了伤,现在为了我退学,不行的,我成绩没有你好,还是我退学吧!”

李秋燕生气了:“玲玲,姐姐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家就靠你出人头地了!”

李秋玲说:“我不要出人头地,我只要姐姐开开心心的就好。”

李秋燕拍打了一下妹妹:“你听好了,姐姐可以去厂里上班,你呢,才多大啊?我知道,你多么喜欢上学!”

李秋玲忍住泪:“姐,你也喜欢上学的,你希望有一天能考上大学,到大城市里闯荡的!那是你的梦,你不能失去你的梦!”

外婆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玲玲,秋燕说的有道理,她是姐姐,你听她的,现在,你们没娘没老子的,长女为母,你就不要争了,只怪家里穷——”外婆再也说不下去,抚摸着姐妹俩的头看着外面的星空。

星星无语,夜虫呢喃。

李秋燕到顾尹军所在服装厂上班,跟着一个中年妇女学缝纫,女师傅很喜欢心灵手巧的她。

陈家辉听到这个消息不是滋味,他有些失落,一只脚跨进大学的李秋燕与校园无缘了,她的梦想破灭了,他有些高兴,他和李秋燕接触的机会多了,在世俗的眼里他与李秋燕的距离又拉近了许多,他暗暗地骂自己这种想法太卑鄙。同时,他告诫自己,只要有一天能和李秋燕一起,一定要给她幸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