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1 / 2)

管理工作,他觉得自己所得到的收获还是太小,他是一个不喜欢满足于现实的人,他觉得自己除了对文化领域的成熟外,还应该有经商的经验。他想趁自己还年轻,还是应该出去闯一闯。

服务公司很快就办起来了,担任总经理的是办公室的,他叫李云明,李总只是个初中毕业生,虽然文化不高,可人特聪明,按当时晴江他们开玩笑说的:“像李总这样的人在元通地区卫生局可能要一百年才能出一个他这样的人才”。他经常教导晴江他们说,要做生意“一是要学会坑,二是要学会蒙,三是学会拐,四是要学会骗”。这四者的灵活运用,就能获得利益,那时的世道就是一个不讲信誉的世道,到处有皮包公司,人们使用各种手段骗取国家财产。所以,李总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只要你胆大,你就能把行政机关里的钱坑、蒙、拐、骗出来,在服务公司人们称李总为“大倒”,而后来人们则称晴江为“小倒”,这其中的缘由就是晴江对生意也有一套办法,他到没有完全学会李总的那一套,不过凭着他的聪明,加之李总的教导,他很快就成熟起来。

李总人有些胖,按他自己说的话就是“块得难受”,他的精力很充沛,额头有些高,一看他就有生意人的锐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洞察能力和外交能力特强,他能细微的观察领导和每一个人的内心,懂得领导和每一个人的需要,他是一个很会博得领导欢心的人,无论什么样的领导,他都能跟他们相处得很好,很多的领导觉得他办事可靠,比较放心。不过,李总不喜欢当官,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文凭,另一方面是他觉得当官没有意思,他觉得钱是最重要的,它能给他带来一切,他是一个把金钱至于人生最高境界的人,因为他也只知道钱的重要,其它的他也不懂,你别跟他讲什么文学、艺术、哲学,按他的话说,就是懂得这些顶个“屁用”。它不能让你满足现实的需要,更不能让你过上上等人的生活。

和李总一起办公司的除了晴江外,还有王云文,爱卫会的冯高,计财科的一个女出纳,叫徐媛,医政科的###,五个人。当时王云文已经提为办公室副主任,而###是元通市的卫生局副局长,他因为和局长关系不融洽,从元通市卫生局调到了地区卫生局医政科工作。因为级别的关系,王云文和###担任了副总经理,而晴江和冯高,还有徐媛,因没有行政级别就只能当一般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级别来划分的,没有级别就不能担任其它职务,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就连做生意也是这样,更多的人不会考虑你的能力,而一切只能由级别说了算,你不认也不行。

第四十一章兴办公司(2)

公司最初的兴办,是先从地区卫生局借了十万块钱,然后由卫生局的职工每人集资一千块钱办起来的,元通地区卫生局坐落在城区的中心,两面临街,有十多间铺面,每一间铺面大至可以租一万元钱,就每一年的房租收入就在十多万元,他们把公司的手续一办完,就首先把所有的铺面全部对外出租,这让他们的公司有了第一笔收入。

在这租房的过程中,李云明、方晴江和王云文都是一流的生意谈判高手,特别是王云文,他不但思维敏捷,而且能言善辩,只是他的缺点就是考虑问题不够细致,显得有些毛草。在每一次租房谈判中,他们都很慎重,事先都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总的原则由李总把握,方晴江和王云文当好炮手,他们只管出击。所以,他们每次的租房谈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时他们三个成了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最好搭档,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无话不谈,都在设计着他们公司的美好前途,没有私心,没有利益所带来尔虞我诈,只有彼此的真诚。晴江后来回想起这段往事,还依然觉得它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让他觉得值得怀念。

他们把所有铺面对外出租后,就开始做医疗器械的销售,主要是做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还有x光机等,因受江苏厂方的邀请,晴江和李总还到江苏去作了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实地考察,而王云文则去成都考察了x光机。他们能做这些医疗器械主要是因为有地区卫生局的支持,他们把地区卫生局要给基层卫生单位的钱先划到服务公司的帐上,然后再加价把器械卖给下面的医院、卫生院、防疫站等医疗卫生单位,从中获取利润,这也是利用行政机关权力获取利益的一种方式。他们除了做上述医疗器械外,他们还用同样的方式做消毒药剂和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主要是为有疟疾的县购买消毒药剂,如奋斗纳、敌杀死、灭害灵等消毒药剂。

李总经过和陈局长商量,又把地区卫生局召开的会义交给服务公司承办。刚好这一年,省卫生厅要举办全省卫生系统的文艺调演,首先由各地、州、市挑先优秀代表队,再参加全省组织的汇演,地区卫生局也组织了元通地区的各市、县卫生局和地直医疗卫生单位的参赛队伍进行汇演,一方面是为了选拔参赛队伍,另一方面是为了借此机会,让元通地区卫生系统的卫生工作者们有一个共同娱乐的机会。举办这次文艺汇演的钱由各市、县卫生局和地直医疗卫生单位各出五千元钱,其它不足的由地区卫生局补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