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1 / 2)

半死。本想在异国书香中斯斯文文陶醉半日,不料竟遭遇“午夜凶铃”,致使魂飞魄散。也不知是哪个日本人出的鬼点子,委实喧宾夺主,大杀风景。何况读书人本来胆小,此计万万使不得。

除了为出版社物色估计有利可图的文学新书,我还想为自己找一找有关村上春树和片山恭一的作品的评论书刊,结果一无所获。新秀片山倒也罢了,而村上君乃是老牌,大书店应该不下二十本,而这里踪影皆无,好不扫兴。继续张望之间,咱们中国展台出现了,约有七八家。有两个日本人模样的中年男士正站在商务印书馆展台里翻阅《抗日战争通史》,目不斜视,专心致志,不知作何感想。再次转回作为主力阵容的日本参展出版社行列,“新日本出版社”和“日本共产党”等字样忽然闪入眼帘。也是因为在靖国神社和战争认识等重大问题上和我方观点大体一致,我油然生出他乡遇故知之感。加之其展台实在冷清得令人于心不忍,不由得加快脚步赶去增援。静静扫视片刻,我拿起日共领袖不破哲三写的《如何打开日本外交的僵局》,副题为“关于战后六十年日本与亚洲各国的最新关系”(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版局出版)。翻开一看,果然义正词严,高屋建瓴,正合吾意。不仅如此,吸引我的还有书中时任副主席的###和时任委员长的不破哲三握手的一幅照片,时间是1998年4月22日。虽然场合是小渊外相举行的欢迎晚宴,纯属外交场合,但照片上的七八个人全都笑得那么真诚、那么开心、那么自然、那么如释重负,毫无外交场合的做作。不破哲三还笑得似乎带有一丝孩童般的羞赧。正用得上“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即使从摄影艺术角度看,能在刹那间充分捕捉具有如此丰富内涵的众人笑容亦非易事。据文字说明,照片是不破哲三1998年访华时中方赠给他的,是他“珍藏的一枚”。我也动了珍藏之心,遂同另一本《“靖国史观”和美国》一并拿起,转身交款。收款的是一位五六十岁慈眉善目的老妇,问我可读过不破先生的其他书,我说读的不多,但知道他是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他的一些观点对自己很有启发,也有共鸣。对方于是显出如遇知音的由衷欣喜的样子。那样子不禁让我想起村上春树笔下的“日共老婆婆”。村上说他从来不看报纸那劳什子,更不订报,每有报纸业务员登门劝订都设法拒绝。其最得意的招法是谎说“我不认得汉字”。因是说谎,他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多次,练到不像说谎为止。这招还真灵,即使再死缠活磨的业务员,闻听此言也落荒而逃,村上称之为“一发即中”。不中或失灵的时候仅有一次:一天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的业务员上门劝订《赤旗》,是个面容和善的老婆婆。村上又断然祭出杀手锏:不认得汉字。不料老婆婆毫不气馁,笑眯眯地说:不认得汉字也没关系呀,可以看漫画嘛。我们《赤旗》有漫画——漫画总认得吧?村上当即理屈词穷,心想日本共产党端的十分了得,连老太婆都远非等闲之辈!《赤旗》虽然没订,但自那以后村上再不说谎了——“说那种谎到底不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逛东京书市(2)

想到这里,正好那里有免费赠阅的《赤旗》,我认得汉字,便顺手拿了一份,然后同眼前这位“日共老婆婆”告别。这时间里,除了我别无顾客。“门前冷落车马稀”——作为坚持正义富于良知、也曾有过辉煌的政党竟遭遇如此尴尬的景况,我心里陡然泛起一丝酸楚。而在这样的景况中仍表现出一种颠扑不破的执著和操守,也就更加难能可贵。好在翻阅《赤旗》时,上面说日共虽在东京都议会选举时席位略有减少,但总得票率明显回升,心中方略感宽慰。补充一句,《赤旗》果然有漫画,蛮好看的,不认得汉字也看得懂。

优雅的距离感:村上春树小说的特点(1)

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1989年由漓江出版社刊行,至2000年连同“村上春树精品集”中的另外四本(《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中短篇集《象的失踪》)至少刊行了五十万册,其中《挪》三十万册。200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接盘,同年2月推出《挪》“全译本”,至今年2月随笔集《终究悲哀的外国语》面世,三年时间里刊行二十五种,不仅将村上小说几乎一网打尽,还旁及部分随笔。《挪》已印行二十一次,逾百万册,基本每两三个月便增印五万册。2002年4月出版的《海边的卡夫卡》亦表现不俗,已印行五次,印数二十六万余册。粗算之下,村上作品三年印数已逾二百万册。加上漓江时代的五十万册,十五年来村上作品仅有数可查的正版便至少刊行了二百五十万册。这一数字大约已超过新时期出版所有的日本文学作品的总和。以致村上春树和他的《挪》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至今仍是大中学生和白领阶层等都市青年以至整个读书界的热门话题,仍是不时出现在城市晚报等媒体上的“keybsp;在国际上,应该说村上已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这从被阅读或者被接受情况——这点当然重要——不难看出。村上作品已经被三十多个国家、地区译成或即将译成外文,这在日本以至亚洲当代作家中大概是惟一的。在美国,村上小说已有八种译成英文。作品奇异的想像力和现代人的疏离感为他赢得了固定的读者群,其声誉甚至不亚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德国,自1991年出版《寻羊冒险记》德译本以来,村上作品已行销一百多万册。这主要归功于他以充满惊奇和意外转折的侦探小说手法对内心世界进行的探寻和营造,同时使他获得了“日本的卡夫卡”之誉。在英国出版界,虽然翻译小说仅占6%左右,但十年来也已出版了十种村上小说。其字里行间充满的温情、美感和某种迷失感培育出了英国的村上迷,有的媒体盛赞村上是“世界文学的原声”。法国人对村上小说则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尽管其主要作品都已译出,但读过的只有两三万人。其中一个原因,是法国读者对村上没有新鲜感,而觉得其手法像极了欧美作家。

不管怎么说,真正形成大众性村上阅读热潮的还是东亚。除了日本,主要是中国内地、港台地区和韩国。较之西方文学(或对于西方读者),村上作品多了东方式感伤、优雅、委婉的情境和扑朔迷离阴阳交错的神秘色彩;较之东方文学(或对于东亚读者),村上作品多了明显带有西方文学痕迹的行文风格和西化的道具和视角。这点吸引了韩国人也吸引了中国人。另外,自我异化式“村上流新个人主义”及其温馨微妙的心灵救赎意味也是吸引中国青年读者极重要的一点。这里我只想从比较的角度——同其他日本小说比较的角度再啰嗦几句村上小说的特色——怕也是絮絮不止的老生常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