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我离家上了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我打听过杨大娘和那位姑娘,得知大娘搬走了,姑娘嫁去了异乡。不用说,两人都是极普通的农民,极普通的村妇和村姑,而给我的帮助却是极不普通的。正是因了她们的接应,我得以熬过初当农民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使我不至于在众人休息时甚至收工后仍一个人孤零零留在后面忍受痛苦、劳累、孤独和绝望。多少年来我走南闯北,亦曾浪迹海外,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和接应。但庆幸和感激之情,似乎都没超过当年薅地接碰头那无声的一刻。无声的背影、无声的笑容……
至今我也不喜欢喧闹和饶舌,一如我不喜欢有人取笑农民。
bsp;博客七日小记
犹豫再三,到底抵挡不住新浪网估计长得足够漂亮的女编辑的再三忽悠,决定在那上面开博客,开了再说。所以犹豫,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我认为博客基本是年轻人的天下。试想,在一群明眸皓齿的俊男靓女帅哥酷妹歌舞正酣谈兴正浓之际,忽然有个半大老头儿傻愣愣呯一声开门进来,岂不大杀风景?二是因为鄙人虽无官无职,却也天天瞎忙,又丢三落四,若一连两三个星期都不露面寒暄,客厅里的来宾再有耐性怕也要拂袖而去;三是因为校园生活单调乏味,没什么好报告的。若是章子怡徐静蕾李宇春等演艺明星,今晚奥斯卡明晨百老汇后天好莱坞,或今天千里走单骑明日满城黄金甲,说者眉飞色舞听者如醉如痴,点击率自然爆豆一般。而若像我这样上午讲课两节下午政治学习一个半小时晚间阅卷十份写稿250字早餐油条一根晚饭馒头两个夜宵钙奶饼干三块——每天不屈不挠絮叨这个,别人不烦我自烦了,我不烦别人烦了。万一眼巴巴等一两个小时都没人点击一下,岂不自讨无趣,恼羞成怒把电脑砸了亦未可知。如此,不如不开。
但我终究决定开了。除了有感于“新浪”的汹涌热情,主要还是因为我也不是就没有同朋友、尤其读者朋友进一步交流的愿望。较之书信和e?鄄mail,毕竟博客更直接更方便更活泛,肯定让我获益多多。随即遵嘱写了几百字的“开张絮语”,又拣三篇现成的文字交“新浪”挂了上去。三篇,一篇作为翻译匠谈翻译,一篇作为教书匠谈教书,一篇谈我的老搭档村上春树。“絮语”中特别强调但请赐教,“骂”也无妨。
也是因为忙,第一日姑且按兵不动。第二日到底耐不住了,就在夜深人静时分蹑手蹑脚溜进“林家铺子”偷偷窥看。说实话,我的确有点怕冷场。选了照片发了简历贴了开场白挂了文章放了鞭炮,结果却一个人也没等来或来了两三个马上扭头走了——自讨无趣且不说,还有负“新浪”女编辑一番张罗。还好,点击率4350。第四日再看:12657,第五日蹿到23271,第七日也就是昨天忽一下子跨过了十万之数。留言也联翩而至,少则一两行,多则一两页。刚开张就有这么多朋友捧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由又惊又喜。仔细拜读,我很快意识到此乃我迄今人生中做出的第三个英明决定——第一个是当老师第二个是译村上——她给我带来了一种迄今所没有过的全新的幸福感。
不错,平日的读者来信是让我品味到了幸福感——在台灯柔和的光环中慢慢跟踪一行行温煦的手迹,仿佛暮春黄昏时分在林阴道上缓缓散步;而博客留言则富有震撼性和密集性,潮涌浪翻,风急雨骤,令人屏息敛气,目不暇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匿名性”——只知所来时间,不知所来何处,甚至不知真名实姓。也正因如此,随之而来的感觉才是新鲜的、缥缈的、意犹未尽的,因而是幸福的。试想,你的一个不无青涩的感觉、感受,一个并不成熟的想法、看法,竟会有那么多人在匆匆行旅中驻足浏览,还有人友善地留言致意或热情声援,对此你能不为所动吗?他(她)们既可能来自同自己的履历相关的齐鲁大地、松辽平原或南海之滨,又可能来自迄今无缘去过的南疆漠北、青藏高原或丽江古城,既可能远在天涯又可能近在咫尺,既可能有一面之缘又可能素不相识。一句话,可以来自这颗星球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位朋友。想到这里,一瞬间我产生一种同所有人的心灵触角接通的感觉,就像推上电闸刹那间出现万家灯火的辉煌。同时让我发觉,原来自以为性喜孤独的自己其实是那么渴望理解,渴望友谊,渴望与人沟通的快慰。
自然,批评、指责甚至“骂”也是有的。坦率地说,“骂”是叫人欢喜不起来——又有谁能对“骂”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呢——但我宁愿相信一位网友的劝慰:“骂”大多出自理解的偏差,未必出自恶意,有时善意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再说,反面意见可以促进自己冷静地反思和反省,进而校正视角以至人生的准星,同样是可贵的认知资源。当然,如果地毯式轰炸一般清一色是“骂”,我再阿q或再宰相肚也怕熬不住,不出一星期就要摘牌关门,灰溜溜趁夜逃走,这是实话。
想看书来
“席间”的范曾
日前同s君和y君聚餐。时值敝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刚刚飞离青岛,而s君在范曾先生逗留青岛四十天时间里陪同二百小时并承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加之y君亦对书画界颇为熟悉,于是席间谈起书画,主要谈画家。二君所谈两位画家印象尤深,触动尤大,感慨尤多。
一位是八十八岁青岛画家张朋先生。张氏被誉为近六十年来四大在野画家之一,李苦禅等亦叹不如也。s君谓张氏为小学教师出身并止于小学教师,若有齐白石之机遇,声望绝不在齐之下。八十年代因李苦禅等人举荐而成名,遂被邀请入京,婉拒之。又请其为京城高端人物作画,数量近百幅,张氏遂掷笔于案,不复作画,迨至今日。居室为八十年代旧房,三室无厅。十平米左右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