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童试(1 / 2)

上一回书说到,三打祝家庄结束,扈三娘和时迁,武松等人一起上了梁山。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梁山第一女强人,一眼便看中了月先姑娘,非要收他为徒不可!而他惯用的兵器日月双刀,也正合月先姑娘的心意。

扈三娘忍辱负重,到了梁山之后被迫嫁给一个贪财好色的小矮子王英,成为宋江假仁假义的牺牲品。从一个富家千金小姐,瞬间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贼婆,可谓天壤之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徒儿身上。

首先,根据月先的自身条件给他量身打造了适合女生使用的柳叶单刀1,取名柳叶劈风刀。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得心应手。她知道初练双刀的不易,所以想让徒儿学习相对容易的单刀,目的之一还是为了方便使用。

客官须知,练刀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的说法。虽然本意相通,因练双刀者,是左右手各持一刀,双手平衡,但初学者容易双刀相撞。这里主要看的是身形和步法,内行人一眼便能看出使刀之人练到何种程度。

而单刀正好相反,右手使刀,左手自然空虚,容易失去平衡,所谓单刀看手,实际上看的是左手。初练时,左手往往难以和持刀的右手保持协调配合,甚至无所适从。好的使刀行家那只空着的左手,不只是起协调配合的作用,而且战斗力与决不容小觑,甚至可以攻防兼备。

但是扈三娘双刀利害,单刀却是平常。所以她开始研究早期上山的这几个使刀的头领,只有武松使的是短刀,而且刀法出众!能把武二郎的刀法学到了手,虽不敢说独步江湖,确也是难逢敌手。

不但如此,三娘还把时迁以及后来上山的燕青,张清等各路高手逐个请来,让他们把绝技全部拿出来教给她的宝贝徒弟,博采众家之长,武艺自然突飞猛进。尤其是把武松的刀法与时迁的轻功进行完美的结合,可谓一日千里。

这其中可是费了扈三娘不少的唇舌,更是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从手、眼、身法、步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不断的改革,最终以她独创的“夺命三刀”著称于世,其中又分马上和步下两种,可谓独步武林,更是成为月先后来出奇制胜的法宝!

而那位比她小两岁的表弟秦月桥在三岁多的时侯,也是煞有介事的跟着表姐一同拜师学艺,而且非常的聪明伶俐,跟着表姐学得有板有眼。

更有意思的是,他两岁那年,还穿着开裆裤,就像模像样的跟着拜了杨老夫子为师,学得摇头晃脑,不亦乐乎。由此姐弟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却很少跟表兄逢春在一起。但月桥在学习武功方面,显然比较积极勤奋,相比学习文化课略胜一筹。

一个小男孩儿长的眉清目秀,小脸蛋儿白皙如藕,完全继承了娘亲的美貌基因,比一般的小姑娘还要漂亮三分,偏偏不爱学习自家的狼牙棒法,而是对对舅舅的大枪情有独钟。

到后来,军师把早已准备好的《孙子兵法》和《太公六韬》以及《资治通鉴》和《史记》等一大堆书籍让人搬来,送到月先三个人面前,以便在其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类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月先对每一本书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兵书战策和地理历史爱不释手,更加证明了吴用预测的前瞻性。而逢春和月桥却显得兴趣一般。从此以后,吴用有时间总会一个人来到花府。一者与老友叙旧,二者给月先三个人讲一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和排兵布阵之法。

一晃几年过去,三个人的武艺都小有成就。而同一时期的梁山后代也有不少,后来成名的也有十几位之多!

岁数稍大一点的有徐文标,花逢春和李秋凤2等几个人。再小一点的就更多了,比如说本书中的花月先,陈方亮,秦月桥以及阮英,关玲,董方,张国祥,孔方,呼延玉,宋安平,时长青,韩启龙,韩启凤等。还有后来的琼英女侠和张清所生的小将张节成就都十分出色,尤其在抗击外敌入侵中,显示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从上梁山到搬回清风寨,这段时间大概也有七八年的光景,此时的梁山已经全部接受诏安,大小一百零八员战将带着数万大军开赴东京汴梁。

因数以千计的家属无法统一安置,只得各回老家居住。于是花荣便让夫人带着孩子搬回老家,同时为了月桥的学习和两家相互照应,也让妹妹随嫂子一起回到了清风寨。

因为秦明本来就是青州武官,上梁山后也没有任何买卖和土地。回清风寨这段时间,管家秦成又买进了不少好地,重开了两处买卖,和花安一起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不能日进斗金,但在清风寨这种小地方也算屈指可数了。

除了杨老夫子随家搬回来之外,其余教月先二人武功的师父都随军走了。花夫人出生于大家闺秀,对武功一窍不通。现在只有大管家花安武功还算不错,让他帮助月先他们继续练武。没过两天,花安就来交差说,“小姐和两位公子武功精进,除了力气不足之外,其他功夫均在花安之上,老奴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夫人喜忧参半,他知道管家的武功,起码能和一般的武林人士平分秋色。三个孩子若非武学奇才,这么几年的时间里,再多的师傅也不会有如此成绩,没人教他们功夫只能靠自己勤学苦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