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当时,人们生活拮据,常常是捉襟见肘。捡拾点有用的东西为的是回来卖钱。
俗话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野庄镇北位村就有两个小伙子,也就是上面说到的保拴与拴住。这二人获悉后,便起了一个大早,便急匆匆地踏着漫趟漫地,以此抄近路想尽快赶到事发地点。
经过头一次较量,吕正操所率领的中央军大获全胜。吕团长根据时局判定,吃了败仗的日本鬼子可能回来要“榔本”。所谓榔本,是乡下人对输钱人要赢回本钱的一种说法。至于起于何时,则不得而知。
二人赶到梅花时,早就有人在大街小巷拾捡东西:子弹皮、子弹头、饮料等等。
梅花村有一个集市,有好几百年了,每逢农历二七过集,致使方圆上百里的客商来这里赶集。可以说,这里也是中原地区粮棉豆类布匹等农副产品集散地。
那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要来梅花打仗,胆子小的客商,锁上门帘便躲避了起来,以图战事平息后继续经商营业。也有一些爱财如命的客商,他们想:俺们也不招逗日本人,人家也不会伤害俺们的。于是,这帮人便留了下来。
日本鬼子是什么,他们根本就不是人,是衣冠禽兽。一个过来人如此说。
这时鬼子吃败仗的时候,正好是对在了梅花大集上。
可是,吕团长带领战士们刚撤出梅花村,日本鬼子纠集重兵赶来剿灭。鬼子赶到村里时,看到中央军已经撤走。据说,日本人打仗不能赔本,也不能把死去的日本人丢在战场,即使有一个鬼子战死了,剩余的鬼子也会冒着丢命的风险去把尸体弄回来,方才罢了。这次作战也不例外,吃了亏的日本鬼子大发光火卷土重来,这次鬼子从不同屯兵营地调兵遣将,集结重兵进犯梅花镇。鬼子到了村里,才发现那股抗日军已经转移,遂迁怒到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身上,并扬言老百姓私通抗日军,一律格杀勿论。在梅花村,这些鬼子兵瞪着腥红眼睛,端着三八大盖步枪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让村民们到村外集合。鬼子见到有抵抗的人,或者不情愿的人,就打就杀,看到房屋就纵火。致使梅花村黑烟弥漫,乌烟瘴气,地上鲜血淌成了小河,一派阴森森冷飕飕氛围。
就这样,梅花村房屋被鬼子全用火油点燃成一片火海,滚滚浓烟弥漫着,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场面之惨烈令人窒息。房子没有了,曾经繁华而又美丽的村庄也变成了残垣断壁一片瓦砾。由于事发民国二十六年农历九月初九,故称“九九惨案”。
保拴与拴住捡了鼓囊囊两布袋洋落,二人正想背着回家转时,没成想,去路被日本鬼子给挡了回来。就这样,二人被日本鬼子绑了起来,有好几个人被橡皮条绑成了一串。你就是想跑也是枉然。
保拴与众人被赶到梅花村东南角一个大壕罄边上,并站成了一排。随后,背后的鬼子机枪开始了扫射。
还是保拴心眼子多,他看到一个绳上的村民随着击中而倒地,他趁着时机超前佯装倒地。
鬼子杀完后,又在死人尸体上走来走去,看看还有没有活着的。踩在保拴身上的那个鬼子觉摸不放心,便端起刺刀囊了保拴一刀,保拴忍着剧痛忍气吞声总算逃出了鬼门关。
鬼子走时,夜幕已降临。保拴躺在腥臊的染红的壕罄水里,刺鼻的味道还是让他把喷嚏压回到体内,绑着他手腕用的是皮条,皮条一着水就变软变松。如果是麻绳的话,倘若一遇到水,就会越来越紧。就这样,保拴挣脱了羁绊逃脱出来。
为了捡洋落,拴住把命都搭上了。
保拴回到自己村庄,天已到了子夜时分。
“开门,拴宝”保拴敲着弟弟的街门一连喊了好几声。
弟弟拴宝听到后,疑惑不解。亏他想得出:莫不是哥哥的鬼回家了?!
一想到这里,他不由地小心了起来,他听大人说过:如果是鬼,鬼喊你有声音,如果你喊鬼,鬼不能回声。
拴宝发话道:“我喊你几声,你就答应几声。”
就这样,拴宝一连喊了三声,保拴连连应了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