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大明-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科幻小说>再创新大明> 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2 / 2)

起于飘屏、微末,这是我们大明洪武帝的创业条件,也是洪武帝的伟岸之处。

洪武帝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洪武帝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洪武帝洪武帝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洪武帝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洪武帝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洪武帝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洪武帝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洪武帝与洪武帝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洪武帝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洪武帝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洪武帝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洪武帝边走边乞讨,洪武帝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洪武帝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洪武帝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洪武帝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洪武帝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洪武帝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这就是洪武帝的过人之处--历尽坎坷,初心不改。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洪武帝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洪武帝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洪武帝的师兄秘密告诉洪武帝,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洪武帝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洪武帝25岁。

洪武帝入伍后,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洪武帝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洪武帝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不久,洪武帝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洪武帝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洪武帝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洪武帝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洪武帝,从此军中改称洪武帝为朱公子,洪武帝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