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千古一帝(一)
孟歆趁热打铁,说道:“这都是其次。这次来到山东,范总经理的市场调查报告提醒我--咱们大明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尤其是豪强、士绅。曲阜的孔家土地就有上万亩。”
朱瞻基皱了皱眉,说道:“我有何尝不知。太爷爷英明神武,但是,大明的满朝文武没有经世济民之才。朝廷发行宝钞。仅仅是洪武年间的几十年,宝钞就让老百姓弃如敝履。要不是我们成立的大明皇家银行发行大明人民币,现在恐怕还是铜钱、碎银在市场上流通。
但是,限制土地兼并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孟歆诡异地一笑,说道:“瑕不掩瑜的,洪武帝在我看来是千古一帝。看看真实的历史评价是--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难能可贵的是--洪武帝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帝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尤其是赶走了蒙元,统一了中国--超越了汉武帝,比肩秦始皇。要我说就是--光明磊落、彪炳千秋。
而且,洪武帝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洪武帝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洪武帝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洪武帝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文治武功,千载流传。这些,皇爷爷陛下自然是不会说的。可是,我知道--洪武帝可以说是历尽坎坷。
洪武帝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天历元年(1328年)洪武帝出生,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洪武帝。根据洪武帝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洪武帝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苏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洪武帝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可以说是出身农家,身世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