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乱世-第六章历史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历史(1 / 2)

太阳缓缓的落到地平线以下,杨辰远站在庙门口,雪花飘落到脸上,雪又下了一天,仍然没有停的意思,今晚只能在这庙中再停留一晚。不禁有些蔚然叹息,他已经从尉迟杏香口中知道了不少的历史,这是和他上一世完全不同的历史空间。

这一世的历史上也有上古神话时期,也有春秋战国时期,最终也是秦帝国扫六合一统中国。但是,秦帝国的国祚却延续了200余年,传承十五世,后被夏王朝所代替。

大夏王朝传世到今日已有300余年,自夏高祖周栾起义,推翻了传承百余年,以残暴著称的大秦王朝以来。历经多年,夏历176年,周启即皇帝位,史称夏景帝,景帝执政期间,为了彻底解决掉困扰中原千余年的民族问题。采用了宰相卫夫子的民族同化政策,将长期滋扰边境的夷、狄、蛮、戎、羌等五个胡族人分化整合。

亲汉的胡族内迁至关内,分发土地,教授种植,并鼓励胡汉通婚,胡汉民族平等,是为“熟胡”。对排汉的胡人则痛下杀手,十年间分别派遣大将军种逖、曹信领兵二十万横扫胡族,将“野胡”逐出漠南。夏王朝疆域扩大了近三分之一,中原王朝第一次实现了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空前强大。

夏景帝在位23年,传至宣帝,宣帝在位18年,传至献帝,献帝在位12年。宣献二帝在位期间,并未有太大的作为,基本延续了景帝的执政策略,对内施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养民政策,对外继续延续民族融合政策。夏王朝国力没有大的发展但也并未衰落。

夏历229年,夏献帝驾崩。年仅8岁的周衷继位,史称夏惠帝。惠帝年幼,太后贾氏摄政,重用外戚一党专政,太后贾氏父贾正风官拜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总览朝纲。贾正风上台以后,大肆安排亲信、排除异己,卖官鬻爵,惠帝朝官员日渐腐败,贵族奢靡之气日甚。

夏历233年,中原并、青、豫、荆、湘、扬、幽、陕、陇等九州发生大规模的蝗灾,百姓饿殍遍野,受灾严重地区,甚至发生易子而食的现象。

贾正风并未拿出有效的赈灾措施,而且昏招迭出。

其一,派遣次子户部左侍郎贾旭担任赈灾特使,贾旭将赈灾粮大肆掺假,截留赈灾财粮十之七八,并以高价卖出,大发国难横财。

其二,贾正风听信手下幕僚通越的建议,改变了由景帝朝开始执行的民族平等政策,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屠刀挥向了已经半农半牧状态的“熟胡”,将胡人的税租提高三成,粮食不够用牛羊等牲畜抵偿,而且牲畜抵偿率压制的极低。

短短五十多年的民族融合政策,并未将这些“熟胡”完全同化,他们和平年间是安分守己的农、牧民。但是如有需要,他们上马就是骑士,是最勇猛的战士。当朝廷的压榨超过他们的极限,当琴弦最终绷断的时刻,他们反了。

率先起义的是戎族人,戎族首领宇文寿廆在幽州举世,打起“清君侧”的旗号率先发难,聚集骑兵八万、步兵十万,短短五个月时间,先后攻占幽、豫、并三州,兵锋直指夏王朝的都城长安府。

夏历234年2月,宇文寿廆的义子宇文韬领兵五万率先攻破长安府。夏惠帝周衷、丞相贾正风、太后贾氏被杀。宇文韬下令屠城三日,长安府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王朝灭亡,史称北夏。

北夏灭亡后,中原大地陷入大乱,各个军阀势力揭竿而起。

夏历234年5月,戎族人宇文寿廆返回幽州驻地,率先称帝,定都保定府,改国号“秦”。宇文寿廆立长子宇文遂为太子,都督并、陕、陇三州诸军事,坐镇长安府。戎族秦国占据夏朝十六州中的幽、豫、并、陕、陇、荆六州,成为中原第一大的军事割据势力。

夏历234年7月,周衷的堂兄琅琊王周迁,放弃固守的青州,举族南下。夏朝士大夫和各路汉人豪强纷纷来投。周迁渡过长江,抵达扬州,定都江宁府,继续打起“大夏朝”的旗号,广招天下汉人义士,史称“南夏”。此时的这个夏朝,只占领了扬、粤、湘、赣四州,其中湘州都督赵居、赣州都督钱墩还只是名义上的归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