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驳风云传-第五回 崆峒奇秀,男儿事,拳剑掌(五)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骑驳风云传> 第五回 崆峒奇秀,男儿事,拳剑掌(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回 崆峒奇秀,男儿事,拳剑掌(五)(2 / 2)

老君殿的门没有上锁,伸手一推,“咿呀”一声,殿门应手而开。入眼是一大处院落,正中有一大株梧桐树,有六丈来高,两人合抱粗细,怕么生长已有两三百年了。点点月光从树叶间倾洒下来,地上一片班驳。

梧桐树的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化纸香炉,杨应尾绕过香炉,迈上七级台阶,就走进了老君殿,殿中两支牛油巨烛正自燃烧。杨应尾左右一看,却空无一人,正中老君塑像,慈眉善目宝相庄严,似乎能解世间所有因果,便拜倒在地,心中默默祷告,希望老君能保佑义父平安。

“噹......”

蓦然间钟声悠扬,杨应尾一跃起身,见右首有一个人凭几而坐,面如清风拂月,须髯自然飘洒,头挽道髻,目清若神,身披紫服,正是师祖司马素彦。杨应尾纳头便拜,口呼师祖,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师祖于何时进殿,何时坐下,他都一概不知。

这老君殿是崆峒派祖师木灵子创派之所,也是司马素彦闭关清修之地。崆峒派上下所有人众,除了司马素彦嫡传的三个弟子外,也只有谷虚每月一次上来洒扫庭除,其他人一律都不得上来。杨应尾因未得关照,误打误撞,来到了师祖闭关的禁地。

司马素彦在他来前的半个时辰刚刚出关,飞身在梧桐树颠,随着树枝起伏,正吞吐天地之气。他看见杨应尾推门进来,微觉讶异,后见他拜倒老君像前,便飘然下树,进来坐下,司马素彦轻功已入化境,杨应尾又诚心祷告,所以直到师祖敲钟方才发觉。

门外又传来了两个人的脚步声,一瞬之间,姜如望与王驰威均已进殿,向师父躬身行礼。老君殿虽相隔甚远,钟声一响,他们二人功力深湛,听得清清楚楚,知道师父出关,便不约而同的赶来了,只是奇怪杨应尾为何也在这里。司马素彦袍修一拂,杨应尾顿感有一股极其浑厚平实的大力平托他的双臂,便顺势站起身来。

司马素彦刚才袍袖一托,已用上了六成功力,是想试试杨应尾的武功进展,他此时的内外武功,俱已到了收发随心神而明之的境界,若感觉杨应尾承受不住,他就会将力道相应消减,没想到杨应尾却自然而然顺势站起身来,身形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有看到晃动。

司马素彦点了点头,意示嘉许,和声问道:“孩子,你父母的仇,你打算怎么办?”

这件事情,杨应尾已经想了七年多了,便躬身答道:“师祖,徒孙想去京城一趟,把那封密信交给皇帝,让他看看严嵩父子的真实嘴脸。”司马素彦莞尔一笑,问道:“你要如何将书信送到皇帝手中?又怎样让皇帝相信书信不是伪造?再说了,即使是皇帝收到了书信,也相信严嵩父子谋反,那结果又会如何?”

杨应尾有些迷惑,他虽然聪敏,但是阅历极少,便茫然道:“皇帝看到书信,应该会对严嵩加以调查,一旦证据确凿,那必然会对严家抄家问斩,而后为我父亲洗脱清白。”

司马素彦摇头,说道:“不然。以那封密信来推断,严家与东方白谋划此事已有十年之久,民谚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严氏父子可不是秀才,东方白更不是,严嵩父子是当朝奸雄,东方白也可算是一代枭雄。他们不动手便罢,只要一出手,那便有十成胜算。现在他们迟迟没有动手,或许是因为准备未足,或是他们认为时机没到,可无论是在江湖上,还是在庙堂之中,他们的势力都已经不可小觑。若是你把这密信交给皇帝,只怕皇帝刚一看到密信,严家与东方白便也都知道了,那时候图穷匕见,他们迫不得已,只能提前举事,届时这神州大地,战火燃起,黎民涂炭,百姓遭殃。这是你想看到的吗?”

杨应尾仔细想了一想,师祖说的话很有道理,如果因这封密信的原因,致使黎民百姓深陷战火,自己于心不忍,父母在九泉之下也会怪罪于他。想到此节,杨应尾背上的冷汗涔涔而下,过了半晌,他抬头看向师祖,司马素彦也正望着他,杨应尾躬身说道:“确实是徒孙考虑得不周全,这件事情该当如何处理,请师祖明示。”

司马素彦神情肃穆,侧转了身子,望着太上老君的神像,过了良久,说道:“这件事情,已不仅仅是你的私仇了,事关天下黎民百姓,亿万生灵,我们要慎之又慎,不能将他们逼反。我们需要断其外援,斩其羽翼,先将他们的势力逐步削弱,届时他们即使造反举事,也只是藓芥之患,就不足为惧了。”姜如望、王驰威与杨应尾都连连点头。

司马素彦又道:“崆峒派虽僻处西凉,修真养气,不问尘世,也与朝廷素不往来,然这几年眼见大变将至,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修真之人,理应竭尽所能,消弭这一场大浩劫。驰威,你前几年听说的江湖上兴起一个神秘门派,现在看来便是这东楼门了。你察这东楼门最近两三年间,与倭国、鞑坦联络频繁,又在游说白莲教等江湖门派,依我看来,若是让他们布局完成,严家与东方白动手的时候就不会太远了。”

王驰威微微躬身,说道:“师父,弟子过几天就去一趟鞑坦,再去丰都,一定要设法使他们联合不成。”

司马素彦点了点头,又对杨应尾说道:“孩子,下个月的二十七号是你父母的忌日,你被困在山谷七年多,这一次去父母坟前好好拜祭一番,尽一尽人子之道。”杨应尾见师祖记得起父母的忌日,心中感动,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他这些年迭生变故,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当下硬生生的忍住,耳听得师祖继续说道:“崆峒三技,你已得其二,青松剑法本该由一鸣传你,可你义父他……”

司马素彦说到这里,长叹一声,黯然良久,蓦地将手一挥,似乎要赶走这世俗牵挂,杨应尾看见一小册书卷缓缓向自己飘来,他离师祖六尺,那书册既不疾飞亦不下坠,似乎有人用手托着递过来一般。姜如望与王驰威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感佩崇慕之意,师父的内功已到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境地。

杨应尾见书已到胸前,忙伸双手接住,见书上写着“青松剑谱”,字迹飘逸,有隽修出尘之感,应该是师祖的手抄本。杨应尾双手捧书,司马素彦笑着说道:“我年老昏聩,也没有精力教你了,你自己照书研习吧,后年九月初七,你还来与我。”杨应尾恭声应诺,他此时却不知道,后年九月初七,是师祖的八十一岁寿辰。

司马素彦缓步走出老君殿,看着满地梧桐月影,三人都跟了过去,听他说道:“你对外就称是你大师伯的第四弟子,‘应尾’二字你这两年暂时不用了吧,我给你取了一个名字,就叫杨重梧吧。”话音刚落,司马素彦已出了老君殿。

“落落梧桐树,何年作凤鸣。试看千古翠,流尽一溪声。”声若龙吟,语意却苍凉落寞。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