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山传奇-第四十九章:徐老爷驾鹤西归,桐子坳群峰肃立(2)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姜家山传奇> 第四十九章:徐老爷驾鹤西归,桐子坳群峰肃立(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徐老爷驾鹤西归,桐子坳群峰肃立(2)(2 / 2)

雨很快就结束了,天空湛蓝无云,冬阳的光辉重新照耀着罗卜汝的山山水水,徐老爷一生的伟绩已然成为历史的丰碑,而崭新一页重新拉开了序幕。徐秉臣让人将左宝山差人送来的由大成皇上亲笔题写的“忠孝传家”的匾额张挂在徐府大院堂屋的大门上方,并在堂屋神龛前和大门外燃烧了纸钱,算是对这一场丧事的最后的总结。

徐秉臣兄弟忙完家中的丧事重新回到雨台山的时候,大成皇上已经等候多时了。徐氏兄弟头上的孝帽还没有除去,见了皇上只能行下跪之礼,徐氏兄弟:

圣上在上,吾兄弟二人重孝在身、不能全礼,恳请恕罪。

大成皇帝:徐氏乃世代书香门第,孝节乃人伦之礼,何罪之有。二位爱聊为华明股肱之臣,今日设宴款待,一来是褒赞尔等一片孝心,二来也是感谢尔等一片忠心。

徐秉贤是在享用皇上的御宴之后回返遵义的,一直镇守在遵义的何大牯牛心怀歉意为徐统领接风,何副统领内心十疚愧,徐老爷是何大牯牛的恩人,有如再生父母般的恩情,那时何家家道中落,在罗卜汝没有几个看得起牯牛兄弟的,虽力大无比却饭量惊人,而徐老爷时时处处想着他们兄弟二人,还不时的教导徐氏兄弟俩,要多帮助牯牛兄弟,称何家当年也是大户人家,何三爷年轻那阵子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以说牯牛兄弟是在徐老爷的关照之下才有了饱饭吃,也正是在徐老爷关照之下追随徐大少左右才有了今天的用武之地。

徐秉贤安慰何大牯牛:家父一生做事光明磊落,他对罗卜汝的民众也大都如此,你是因为要打理一方军政事务才不能回去为他送最后一程的,家父要是在天有灵,也一定能够体谅。在我回家奔丧期间,是你一直坚守岗位,方才让地处川黔的遵义府平安无事,从这一点我徐秉贤也是要感谢你的,我们打小一同长大,彼此之间情同手足,你的一片挚诚之心天地可鉴,在此我要代表徐氏一家大小向你表示谢意。

何大牯牛不善言语,一盅一盅的与徐秉贤碰杯,表达着他心中对刚仙逝的徐老爷和徐氏兄弟俩的谢意。何大牯牛打随吴龙驹做了遵义的副统领,为整个遵义府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究其个人而言,不仅从军事上长进不小,在处事与执政方面也进步很大,徐秉贤回乡奔丧半月之久,他将整个遵义府的军政事务全权授予何大牯牛主持,他是放心的,成长起来的何大牯牛再也不是当年金家湾比武时的草莽英雄,在支持刘丞相平定四川、稳定遵义以西的赤水、习水功不可没。

何大牯牛之所以进步之快,与早时皇后赵丙芝创建的遵义学府有关,尽管后来华明朝廷建立之后,遵义学府的大部份力量迁往雨台山与从偏刀水迁来的精武馆合建了华明朝廷干训学堂,可就在赵丙芝离开遵义之后,留在遵义的部分师资一直以华明朝廷干训分校的名义延续,当时的吴统领还亲自给学员授课,徐秉贤也是客串的教授级人物。在军事上何大牯力虽讲不出什么道道,可他身体力行的带领大军苦练三伏、三九,为遵义府下的干部训练做出了贡献,更为难得的是何大牯牛不仅是军事教官,自己也向别的教官学习执政、亲民等方面的本领。

其实,何大牯牛一直有个心愿,在他看来自己在遵义府衙任副统领,有些荒废了自己的武功,现在又从学府里学到了许多带兵的本领,自己就想投身到号军的一线去,为华明朝廷开疆拓土贡献更大的力量。当时吴龙驹任遵义府衙统领之时,他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可那时他有所担忧,吴统领毕竟一文官,遵义与四川边境的战事还十分紧张,需要他替吴龙驹统领独当一面。可今天形势发生了变化,徐秉贤统领虽说也是文官,可时下的遵义东西南北四方安宁,不再有大的军事纷争,他之前的想法又重新燃烧起来。

徐秉贤知道何大牯牛的志向,知道他希望能够冲锋在第一线,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自然也是支持他的想法的,于是第二天便写了凑折差人送往雨台山,言明何大牯牛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表达自己对何副头领的支持。

皇上接到徐统领的凑章,既兴奋又心疼,从罗卜汝走出来的徐氏兄弟、何氏兄弟、陈氏叔侄、黎名斗、姬登科、曹仲国等这些将领都是朝廷的胳肱之臣,他们时时处处为朝廷作想,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和利益,华明朝廷有他们的辅佐是朱氏王脉的福气。对于何大牯牛的请求,大成皇上当然没理由不批准,于是下了一道诏书,任命何大牯牛为副都统,率所部人马直奔胡南边境,归属杨仕炯指挥,与黎名斗、余晚亭、顾少贵三人共同拓展东边的势力范围。

何大牯牛得令喜出望外,立即调集人马一万余众,整装待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