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之情-第二章 刊载旅途稻香楼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仙剑之情> 第二章 刊载旅途稻香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刊载旅途稻香楼(2 / 2)

课间十分,在这行廉的行文中,诸多杂念纷至沓来,恰似那白云过隙,只不过就是没一样和讲堂上的主题有关。

塾课既定,打邦声停。季先生在台上舌粲莲花、玄之又玄,他的弟子田行廉,则在原来的位置上正襟危坐、言归正传。

在季先生授课期间,偶尔有一两个不是那么枯燥的故事,无意间被行廉记了下来。有次季先生提到,饶州城东的卫氏之子况嘉,体弱而好谈玄,遇到前来约战的渭水的谢鲲,当天辩论通宵未停歇,那一个卫之子被远道而来的谢鲲驳得口吐白沫、旧疾发作急呼要归隐山林。

那次师尊讲此事有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愤慨之情,小行廉心中万分惕意。遂决定结业后争取混入那清河道长的善缘处,以后慎言行微,不再与清河闲谈嘻闹。

当今道教横行,官令同仰,那些个加入道教的人才随之大增。既有香火也有禁令,常遇能人异客前来凑趣。

于是乎,数十年间参差不齐,其佼佼者已自那许些道家门派崛起于江湖。例如极光、全先、无始、元初、归一、轮空,派别是一个比一个乌,一个比一个玄。只不过,在这许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道教门派当中,真正能号满天下枝繁叶茂的,还得数那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三大道教宗门:

委羽山的妙华门,罗浮山的上清宫,鹤鸣山的天师宗。

妙华门多女道人;上清宫推崇『上清』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玉皇』二经;天师宗又称为“天师派”、“五斗米教”。据传这天师宗为张道陵张天师所创,在三大道宗中约徒最广,声势最盛。

与妙华门走女子路线、天师宗走群众路线不同。上清宫作为三大宗派之一,择徒审演。其宗内修持的『玉皇经』、『上清经』等道家经典乃是镇宗古经。源于对道教三清祖师的崇敬,其宗派山门铁牌:上清。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树,这一块牌匾在当今赢得了士大夫的青睐,划良田达千顷由皇家分拨而至。清河道长旧居罗浮山,方圆五百里。这罗浮周边群山峻岭,诺大的山场,也被当朝贵胃封做了上清宫的宗内私产。与上清宫其平的天师宗,虽在穷苦百姓中声威浩荡,但却并不为皇家贵胃所喜。

其实要仔细追根溯源娓娓道来,这上清宫与那天师宗,还颇有些渊源。据说当年两宗原是一家,但宗内所修经书不同,对宗门的理念就也有所不同。罗浮山中,上清宫内,争执大起。在那一个时代有张道陵的后人、第四代天师张卿,绝将宗门迁往鹤鸣山内寻原址,号称“天师宗”。同时代,那些把守上清的霄枫,将剩余下来的宗内人员重新编排了一道,长年苦修,精研阵道,但这一大宗门的气数早已不复从前。

相对于大多数穷苦百姓来说,如今的上清宫,无疑象征着丰衣足食的粮仓。如果有谁能和上清宫扯上关系,那就是一世无忧了。一辈子不用挨饿,这在大多数贫苦百姓的观念里,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到不了,那就是只能在梦里睡觉才可能再梦见的美事!

还在那行廉是个懵懂孩童的时候,不到七岁,就认识到生活的艰难;懂事后,他更要自谋衣路。经常为衣食奔波的小行廉,把眼睛盯在这个“上清宫饶州善缘处”,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

但不幸的是,上清宫因其清修高就,道行深重的大拿不多。其宗对择徒一事,管理甚严。同时,那些修为低末的宗内弟子,修为缓慢,不需进修道术,更不需注重繁多的礼节。遂有清河饬令门下严加排查的开篇,量那田行廉也不甚懵懂。在那几年间,对话不多,内容更少、形式直转而下。只不过如今的饶州善缘处在清河的细心打理下,井井有条。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行廉仍然潜心听塾课,身轻如燕。还有那许些不同之处,就是他对道长清河的通达干练略有耳闻。

话说这会,田行廉做完平常例行摘要的功课。就走到那隔了两条街的稻香楼内做起了短工。因道途不短,还能多拐一个弯,按顺路的来。他就这么走去做起了另外一项招揽生意的闲差:在这条路上的东门街角那块,偷瞄两眼关记杂货铺店长的女儿关小梅。

这举动倒也不怪行廉早熟。那时人们普遍早安家,像田行廉这样十四五岁的光景少年,就算回家带娃的也不是没有,只是行廉家贫,他无力迎娶而已。到了他那年纪,已有对女子朦朦胧胧的好感。这关小梅,便是他心目中的美妙女子了。在他眼中,关小梅皮肤好,眼睛也水灵,怎么看怎么好看,无怪乎、巡场点,她就是方圆两条街道上和行廉的年龄段相仿的一位异性,当之无愧的第一美人!

其实,若要较起真来,那关小梅也就是典型的市井儿女,长得只是青春活泛,实在当不得美人一语。但这不还在长身体,对于情窦初开的行廉来说,在他心目中,心仪的少女便是最美的。

也许,过了几十年后再回头想想,回忆起当年自己对某个少女的痴迷,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只是,那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经过关记杂货铺时,行廉倒没有忘记清河的嘱托。田行廉进店后,询问起檀香的有无,还可明目张胆的多看那关小梅几眼。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