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红楼-公与私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与私(2 / 2)

这笔费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

不取之民间,那么花的就是康熙自己的钱,也就是走内务府账。织造衙门是内务府下属单位,又在江南,所以当然是由织造衙门垫付。

织造衙门钱花光了,那么怎么给皇帝做衣服呢?

自1703年起,李煦和曹寅轮流出任两淮巡盐御史,就是为了方便挪用资金,而且也可以通过整顿盐务衙门,增加皇帝的收入。二人轮任十年,也就是康熙计划用十年时间平掉南巡挪用的款项。

每年康熙的盐务收入有五十多万两,除补亏空外,还要开销织造费用。

到1713年,曹家已经补完了亏空,李煦在奏折上说:“曹甬补帑已完。”不但补完,还剩三万六千两。康熙“只要六千养马”,其余归曹甬作为织造费用。

后来,事情又有转折,1715年,又查出“江宁织造亏欠未完”,但是到1717年,康熙谕旨说:“曹寅、李煦将历年积欠俱已清完,着交部查完钱粮官员议叙之例具奏。”彻底清完亏空,要论功行赏了。

所以,织造府与盐政的亏空,都是康熙的私人财务危机,而且是康熙自己造成的,曹寅李煦不过是康熙旨意的执行人,没有任何责任。大臣参奏曹寅亏空时,康熙也确实没有任何责备曹寅的意思。还完亏空,还要奖赏。

十六回,赵嬷嬷说:“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首先,南巡花的钱是皇帝家的银子,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财产。其次,这些钱都花在了皇帝身上。而且花钱的时候,皇帝至少是默许的。最后,所有的亏空,在1717年已经补完。这件事到此已经结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