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彦—曹玺—曹寅—曹甬—曹棠村,这一曹家世系,非常清楚。这是血缘流向,也是财富流向。
曹振彦是正白旗包衣,在辽阳沈阳生活到1644年,从龙入关,进入北京。所有的旗人都获得了房产,曹家也不会例外。
1646年,曹振彦以贡士出身,出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一路升任大同知府。到1656年,曹振彦调到浙江,担任盐务相关职务,最高升至浙江盐法道。
明清时期,最富的人是盐商,所以盐官自然是肥差。曹振彦从此发了财。
但是曹家在南京的产业,那么大的院子花园,是曹玺置下的。1663年,曹玺任江宁织造,在南京安家,发展成南京四大家族之首。
曹玺其人,年轻时做过侍卫,并且“负经济才”,擅长经商。他的职务又是织造,大致相当于纺织厂的厂长。
清朝时期,内造,也就是内务府造,是皇家御用品牌,内造的都是最好的。江宁织造出品就是内造,曹玺手里掌握着最高端的纺织制衣材料,设备,和技术工人。想要通过商业活动赚钱非常容易。
曹寅为人“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读书,写诗,刻书,是他的生活方式。但是,虽然他不看重钱,却不是不能赚钱。
1690年起,曹寅担任织造职务。从1703年开始,曹寅同李煦轮流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共达十年。这都是令人艳羡的差事。
但是更赚钱的是铜。
清朝,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币。铸铜币需要原铜,原铜是从铜矿开采出来的。采矿需要成本,而且开采量有限。康熙年间,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铜的产量不能满足铸币需求,所以铜价上涨。刚好,日本产铜,而且铜价便宜。因此,中日贸易发展起来。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