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农民工-第14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1 / 2)

隐隐约约地闪烁,画面感不强,读来晦涩难解。中国作家描写的意识流动,常常是回忆性的,情理性的,画面相对完整,无数心理片断的连缀往往构成完整的情节,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心理结构的优点是:

1以心理流程来结构作品,让作品的一切从主人公的心灵屏幕上放映出来,摒弃了由叙述人叙事、评价、描写、议论的手法,具有了传统小说没有的新质。

2心理结构不受客观时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同时铺叙、交错穿插,或放射扩展,加大了小说表现的容量。

3以意识流动为结构框架,在场面与场面之间,人物动作与动作之间,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气氛沉闷拖泥带水的过渡描写,摆脱了追求故事情节表面连贯完整的某种束缚,取材灵活。有利于人物精神世界内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当充分地揭示人物心灵的真实。但心理结构的局限也是明显的。

首先,依据心理流程结构作品,极易写得拖沓、琐屑、冗长、晦涩,往往要读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这类作品,人物想什么往往很细腻,做什么却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内向、模糊。采用心理结构,要特别注意克服这方面的毛病。

(四)蒙太奇结构蒙太奇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手法,它和情节结构有相似之处,往往有一定的情节线索,但表现情节的手法不同。它的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断,跳跃性的向前推进。片断与片断之间,干净利索地省掉了过程性的交代。同时,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情节的连贯、推进。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繁琐的过程交代,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但要掌握这种结构,必须熟悉电影艺术才行。

(五)板块结构结构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情节板块”构成。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作者描写一个人物或景物后,往往把它放置在一边,又去描写另一个人物或景物,各部分自成一统,有对相独立的情节内容,形成了独立的”情节板块”。”板块”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舍弃了过渡性的语句,好像把完全不相干的”板块”前言不搭后语地直接组合在一起了。但读完全篇,读者可以由作品内在的无形的思想线索,把各个”单元”的内容联接起来。如张石山的《互不关联的四个故事》。这种结构也突破了由叙述人讲述一个完整故事情节模式,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但处理不好,容易把篇幅拉得很长。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情节板块”之间的关系,既不要有直接的关联,又不要有内在的联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情节板块”的繁简,不能把它写成头绪繁多的中篇。

长篇小说结构多姿多彩,学写长篇小说,最好先从”横断式”和”纵向式”的情节结构入手。掌握了这两种基本形式,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基础。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

小说的根本任务是人的建构与表现——也应该是这样;建构什么就是建构人物性格;表现什么就是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那么性格与心理;就成为小说所面对的人的根本课题;也是其写作的基本任务。

一;小说的艺术任务(一)小说的根本任务是人的建构和表现1。性格与心理作为人的建构性格和心理都是很宽泛的概念;固然有属于自己的本质规定;但是仍然可以作宽松理解;性格与心理作为人的建构的两个重要关切方面;就成为小说的根本创造目标。

2。人物性格的解构新时期小说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吸收外国文艺理论;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过程中;小说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作一个高度的;艺术形式角度的简约;那么这种变化根本地说来只有一点:那就是人物性格的解构。当代小说不论是新写实主义的原生态的自然展露;还是先锋派的向壁虚构;抑或是性向小说的欲望展播;无不体现为一种趣向;那就是人类心理的无限延展和深度开掘。这里的哲学理路在于:人;正在由建构向解构颓堕。当然这种颓堕不仅是从道德旨趣上实行的;但道德解构是一个重要任务;更重要的人性目标则是重新建构人的存在。换言之;小说所承担的不再是社会生活情景的现实主义表现;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人性价值建构。卫慧和棉棉的小说至少把人的都市欲望和堕落体验呈现为一种属人的价值——即使那真是一种人的堕落;但它终究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灰色调的;迷乱的;甚至是丑陋的存在状态。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看;小说从情节和性格的虚构向着人的心理及其价值的真实迈进。先锋派以来小说逐渐从性格和心理移开;在走向更宽泛自然的人性议题上呈现了这样的旨趣:由虚构走向象征。

3。人及其存在的历史关怀和现实批判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从哪个方面取消经典小说理论都是有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以鲁迅先生的创作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是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又充分吸收西方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的精华而创造出来的自己的小说;根本理念正是人及其存在的历史关怀和现实批判;正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人道主义诠释;本质上是一种存在的描述和建构。所以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小说理论不可能脱离这一传统而别求他途;尤其是作为小说写作的学习范式;我们必须有着基本的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可塑性。与之相应;我们要对性格和心理这一小说的根本话题进行探讨;对人类意识心理及意识流小说作一点考究;这都是为学习作参究之用;重要的是读写过程中的自我摸索和研究;此不赘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