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这样,主要专家留在弟岛,埋头于研究和工程建造。虽然并没有明确要迁都进步城,但是会长几乎全天候地留在那里。一道裂痕正在兄弟海峡上形成。
很快,组织行为专家阿米塔娜写出调查报告,油印了一百份在高官中散发。报告称,组织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信息顺畅。一年半来,科学大会由下至上的信息传送效率减少29%,尽管强化了朴运成的领袖地位,但由上到下的信息传送效率仍然下降了15%。大部分信息都在中层被截留,原因是中级官员既不愿意执行缺乏针对性的命令,又不愿意汇报下面的真相。
更由于大家心有余悸,不敢讲真话,平级之间信息传递效率也下降了10%左右。
阿米塔娜在报告中预计,这样下去,三年后大会内部信息渠道将自行崩溃。到时候,最高层只能听到违心的报告,作出自我强化的错误判断。而基层将不再执行命令,除非最高层亲自过问。由于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精力又有极限。届时,科学大会将变成一潭死水,仅靠朴运成个人威望推动其运转。
看到文本,朴运成立刻让彭志真收缴这份报告,理由是阿米塔娜伪造调查证据,有违科学原则。阿米塔娜立刻反驳,然而她也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来源。这种调查肯定涉及从高层到基层的很多人,亲口对她表示不满的人都不愿透露姓名。
于是,朴运成干脆将阿米塔娜解职,苏吉拉纳重新经手弟岛上具体的民政事务,包括管理火车线路。
内斗还在升级,阿米塔娜背后就是小田雅子。限于她和丈夫多年的威望,以及手里握着的测评信息,朴运成还不敢动她,只是在各种会议上由吴昌文与小田唱对台戏。
失去阿米塔娜这道隔离带,小田雅子只好亲自上阵。科学家们吵架,不会写什么斗争檄文。小田拿出一份旧论文提交给《科学前沿》。果然,吴昌文以资料过时为由拒绝刊载。小田雅子就自行印刷两百份,散发给大会高官。
这份论文题目叫做《态度改变的两种方式》,作者是前任行为科学部主持帕格莱特。他在年轻时目睹东海大叛乱的全过程,便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当时,东海一派教士深入乡村集镇,组织大规模集会。宣讲、祈祷、集体修练、编歌谣、演戏剧,甚至包括制造谣言,制造正统教会行将崩溃的末日气氛。结果百姓一群群、一处处、一个教区一个教区倒向始基派。东海大师逃离圣山后,三年时间就积累起足够的力量发动叛乱。
帕格莱特通过大量实例和数据,将始基派的宣传方式与科学家园进行对比。他把改变态度的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理性方式,通过传播正确信息,让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和利害,自行决定接受或者反对。二是非理性方式,通过大规模群体活动、仪式、口号和情绪渲染,利用贪婪或者恐惧心理激发反应。
后一种改变看似容易,短时间可以聚集大量追随者。但是没有理性基础,来得快去得也快。敌对一方同样可以使用类似手段进行反洗脑,重新改变受众态度。
在科学家园登陆弟岛之前,这篇论文和其它学术资料一起收藏,没有条件扩印。登陆后大家忙于其他事务,也没有精力翻印并不急迫的旧文献。小田重印这篇论文,既要指出朴运成和吴昌文的错误,又回避直接点名。
果然,读到此文的许多高官都所有感触,文章本身就起到了用理性改变态度的作用。尤其苏吉拉纳,这篇文章让他想到自己当年在教会里面是“先信后修”,还是“先修后信”的犹豫。想到在魔都时帕格莱特对他循循善诱,通过点滴知识让他最终倒向科学。反观魔都里面各种教派,无不用洗脑方式进行拉拢,而他都没有接受。
文章作者是已经去世的前辈,又不可能提到现实问题,朴运成不好压制。吴昌文再次充当先锋官,在《科学前沿》上发表署名文章,先是赞扬帕格莱特在艰苦条件下收集资料,冒险写出此文,展示了英勇无畏的科学精神。笔锋一转,又认为当年研究条件有限,抽样范围过小,此文论据大可质疑。根据现实情况,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迅速的群体态度改变运动,然后再慢慢补充以理性的科学教育,巩固这种改变。
“非理性方式我们不会一直运用。既然手里有科学真理,早几天或者晚几天传播给新会员,又有什么影响?邪教只有迷信,所以他们才会持续地洗脑。”
吴昌文的论据就是他正在主持的教育实践。“会长的孩子”也正在努力学习,对科学的信念更为坚定。
对手拿出来的这些资料,远离现场的小田找不到反驳理由,便着重质疑吴昌文发起的另一种运动,那就是以成年人为主的愚民行为揭发大会。这种集会要召集成百上千的成年人参加,组织大家控诉邪教政权伤天害理。然后一起呼喊口号,宣誓将启蒙战争进行到底。
每逢开这种会,吴昌文事先都要安排人发言,但要启发他们找到足够的例证却不容易。旧人还好办,在等级制度下遭受欺压,有很多鲜活的例子。但是新人对真理教统治的恶感并不强烈,能想到的无非是哪个官员多征了税,哪个官员贪污了钱。这些问题任何政权里面都不少,并非邪教特色。盖娅真理教最大的危害是阻断正确信息传播,令全社会保持愚昧状态。但是,百姓却很少认为这对于自己是个问题。
为了不冷场,这类活动每每到了最后,还得让“会长的孩子”撑场面。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发自内心,但是又没什么生活阅历,讲的话很难感染在场的成年人。
这场有关态度改变方式的争论,最终却没有改变任何一方的态度。
在科学大会之外,普通百姓并不知道这些争论,他们只是顺着眼前的路走向远方。好在闹归闹,经济建设没有松劲,温饱线上的新区人民开始看到了实惠。
由于人口扩展到一百几十万,还可以向蒙昧区走私,纺织品行业规模每年暴涨一倍。弟岛大片田地种起棉花,或者养起绵羊。人们先在家里进行漂洗等初加工,再卖到纺织厂。有了过去十年的经验,弟岛农民已经倾心于经济作物。一半人完全不种粮食,他们出售原料,再花钱购买食品。五分之一的人更是雇用来自新启蒙区的贫困农民过来耕种,自己成为小农场主。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