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六百多人在理想驱动下来到这里。但是,理想主义者永远是人类的少数,大部分人还要靠利益把他们吸引到科学事业中来。有钱人靠投资科学发财,劳动者靠科学技能致富。所以,必须把科学劳动价值用金钱体现出来。”
“水轮机能够工作,是因为建造坝体,在内外水面之间形成落差。不同劳动有不同价值,才能让更多的人走向科学。像李彦昌、巴布鲁这些顶级专家,他们应该最富有,才能起到示范作用。”
佩格梅什也从经济角度补充着理由。“当年我们带着一百万金币登陆,这些年为购买地皮、原料,支付当地人工资,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前期投入都用在重工业和军事技术上,没有回报。直到今年,几家民用品工厂才通过商品从当地人那里回收部分现金,只是支出的零头。我们得激活岛上整个需求链,靠民用工业维持良性运转。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会员必须有消费能力才行。”
然而,将配给制改成工薪制,就意味着产生内部矛盾的可能。朴运成开了几次讨论会,才谨慎地作出决定。大会将把登陆会员从远征开始以来的表现计算成工值,再换算为奖励,一次性发给个人。从第一名当地会员穆塔里甫开始,新会员也按表现从入会起计算工值,换算为奖金。
这项工作完成后,从第二年,也就是科学纪元六年开始,每人按这笔奖金的五分之一发放年薪,再根据劳动成果酌情增减。会员一旦领取工资,就不再享受配给,只有住房还需要官方安排。各项配给将留给科学学生和各种无薪劳工。
真理教的秩序下,只有官员领取薪水,并且按年发放。商人或者地主雇人,多半按劳动量计取报酬。对高级人才则使用“赏赐”,发放数量和时间都不固定,全看老板心情。
小田雅子专门研究行为强化规律,认为年薪的间隔过长,不利于激励。按量计酬等同于劳动交易,不利于形成凝聚力。于是她把薪水发放周期确定为月,每年年底再根据行为表现发放一次奖金。
科学之舱那有限的篇幅都用来记载物质方面的技术,至于科学时代的社会如何运行,一个字都没提,他们无形中再生了当年的工资制度。
“从上船开始,你们所有人的表现我这里都有详细记载。”小田雅子举起一张行为记录表。“我有言在先,钱发到谁的手里都不许客气。让科学人先富起来,应该算成科学事业的原则。”
奖金评定开始后,整个工作都由小田雅子、阿米塔娜这些行为专家带人完成。前者核对每个人的表现,后者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平衡不同岗位的价值。仰仗行为专家的威望,她们足够压住阵脚。
然而等到公开奖金总额时,苏吉拉纳还是愣住了。在所有行政人员里,朴运成奖金最高,领取404元,这谁都不意外。第二名居然是他,领取392元!在评定依据上,苏吉拉纳主要贡献是迅速稳定当地局势,为科学事业提供有力的民众支持。
苏吉拉纳拎着一小袋子金币回到家里,把它摆在桌子上,望着望着,眼眶湿润起来。金子淇也领到330元,在剖腹产手术实验中充当被试,其价值就占到奖金的一半。她走到丈夫身边,为他抹去泪花。“怎么啦?这点钱至于这么激动?无非就是392个阿坦,你当年在真理教也领过这么多赏金吧?”
这笔钱不算少,能购买普通人几十年的口粮,或者换一座鲁塞塔那样的宅院。但是苏吉拉纳并非为这个数字激动。他搂着妻子,把脸埋在她的胸脯上。
“这几年我一直在忙碌,逼自己做更多事情,总怕做得少了,不能赎以前的罪过。现在我才敢相信,自己确实给科学事业做了贡献,这几年没有白忙。”
前半生充当稽察队员的罪恶感,一直压在苏吉拉纳心里,直到这时才算彻底解除。金子淇抚摸着丈夫的头发,苏吉拉纳的泪水打湿了她的胸口。
整个大会里面,行政工程人员拿的奖金只算中等水平。李彦昌超过一千元,没有他,新旧两个时代就无法联接,眼前一切物质奇迹都还要等许多年后才能再生。巴布鲁排在第二位,他把人类带回钢铁时代。黎秀英由于研发一系列手术和医药,成了活神仙,比丈夫多拿一倍奖金。阿迦兰让弟岛拥有坚实的防御圈,还贡献出一条腿,奖金也远远超过朴运成。
除了工资,李彦昌、巴布鲁、阿迦兰这些贡献突出的专家都分配到住宅。巴布鲁还借这个机会完成了婚事。他也是单身多年,现在迎娶了同为会员的埃拉托娜,当上两个年轻会员的养父。这对年长的新人都给科学大会作过巨大贡献,这个婚姻也得到普遍祝贺。他们在科学会堂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穆塔里甫年轻有为,阿迦兰伤残后,他是军事工程部的实际主持。加上柳德米拉的贡献,他们家也可以分配新居。但是后者坚持要和半岛上的旧人住在一起,理由是便于对他们组织管理。苏吉拉纳和金子淇也搬进新居,夫妻二人终于告别帐篷和木屋,睡在结实的床上。
这座新落成的宿舍楼仍然是科学大会的财产,分配给有家庭的会员。朴运成只有两口人,推掉了最大的一套,把它留给苏吉拉纳。有五个孩子的家庭,自然需要更多房间。
从第二年开始,苏吉拉纳领取每年78元,每月6.5元的工资,这是他在稽察队长任上收入的3倍。会员们从事科学劳动,收入最少的也达到外围劳工平均工资的一倍半。两者有可能在一个工地上干同样的活,前者收入多,是因为掌握科学知识,有培养潜力。将来开办新工厂,他们随时能接手更复杂的技术劳动。小田并不担心公开这种差距,非此不足以吸引当地人学习科学。
科学预备班前几期学生已经在各个岗位上实习多年,知识技能大幅提高。当初设计科学教育制度时,没考虑好什么时候算他们正式毕业。现在这个制度终于完善,实习超过三年的学生全部成为科学人才,开始领工资,起薪便是普通工匠的三倍。像塔季杨娜这样的首期学生,每月可以拿到十个银币,能把一半的钱寄回家里。
大会希望这些苦孩子成为家庭经济顶梁柱,彰显科学人的优越。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