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就这样一船船补给,一批批人员到岸,驻守马岛的近卫军总人数已经过万,它被编成第五师,由马塞尔任师长。今后的任务就是在当地清剿残匪,威胁南方大陆。同时他还兼任促进省省长。这个名字来源于名叫“社会促进”的行为规律,马塞尔亲自挑选出来,说明他想把这里办成“社会促进”的实验场。
安民告示贴出后,陆续有平原居民成群结队出山返家。最初都是一些老人,豁出老命回去探虚实。近卫军给他们解说生活在新世界的规则,然后交还产业。但是光靠老人无法耕作,慢慢开始有成年人结队出山。就这样,返乡之流逐渐扩大。
克里木带来的护教军人,老家都在大陆,刚上岛就被封锁。如今胜利无望,饥饿难耐。于是有的个别出逃,有的三五成群,按照近卫军的要求扔掉武器,徒手下山。最初这些士兵还纳闷,以前的战争会招降纳叛,都是要对方携带武器投奔,魔媒为什么不一样?走到登记处才知道,人家根本瞧不上他们那些破铜烂铁,扔在大山里生锈也无所谓。
这些军人都是壮年,又不是本地人,按惯例不能释放,就被编入矫正营,干一些外围劳动。马塞尔当众宣布,一名士兵如果能说服十人投降,他可以用军舰送返大陆。一些了解政策的士兵又潜回深山,游说同伴出降。更有家境贫困的士兵,觉得回到大陆无非也是种地,这里一日三餐,生活也有规律,便呆在矫正营里不走,其中一些人更愿意接受简单的文化教育。
护教军自然要阻杀资敌军民。他们在各处山口布哨,拦截居民,捕杀逃兵。对方自然要反抗,争斗中常有死伤。一些当地人干脆组成几十上百人的团队冲击关口,如果成功就一哄而散。
不久,塞西莉娅亲自上岸找到马塞尔,请他主动发兵,攻打山区的敌人。原来,塞西莉娅负责用军舰遣返战俘回南方大陆。一路上,她从不少战俘口中听到山区的情况。因为误了农时,山里出现大面积饥荒。克里木为保证军队供养,抢夺民粮。军民为粮草互斗,死亡已达数万人。饥荒严重的地方,人们吃净尸体,开始捕杀过往路人。
即使这样,出于敬畏自然的旧习,他们仍然不敢吃野生动物。
塞西莉娅请求科学陆军从速进山,结束这场人间悲剧。既然已经有数万人登陆,也有了近战武器,风险大大减小。
马塞尔身为陆海远征军总指挥,拒绝了这一要求。“我们来这里不是执行人道使命,而是让科学体制在这个岛上生根开花。而且我还向大会保证,打赢这仗,我方在战场上的伤亡不超过十个人!”
凶山战役死亡近三千人,这让科学共和国上下心疼不己。马塞尔就是靠避免伤亡这个保证,赢得苏吉拉纳和众多执委的支持。他告诉塞西莉娅,近战武器只有样品,大规模生产不知何时何日。克里木在山里挖出几万个陷阱,预设了上千个伏击点,到处都形似凶山。交通不便,陆战炮也带不进去。不扔下一千条性命,陆军解决不了敌人。
“就是阵亡一百名科学战士我都会心疼。培养这些人不要说时间和精力,光是顶级食品配给就用了多少?他们的命不能丢在这里。”
“可是当地人也很无辜的。去年他们还安居乐业,这场战争突然降临到他们头上。”
马塞尔把塞西莉娅领到救济点前。那里摆放着一尊卡钦斯基的像,任何当地人只要在乡邻面前朝这座雕像啐一口唾沫,就可以领取口粮。
“我并不是不发,而是要用正强化塑造他们的行为。”
救济点上摆放了很多食品,有罐头水果、奶粉、机制面粉、大块大块的腌制海鱼肉。难民必须几十人一组集体就餐,为的就是让他们在熟人面前破戒,以后不能再反悔。饥民成群结队走过来,超过七成的人看到这些魔鬼食物,摇摇头,叹叹气,又回到山里,只有不到三成人留下来就餐。
“你总可以遮掩一点吧?将食物做好再拿过来,他们看不出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也许就会吃下去。”塞西莉娅觉得这位上司简直是在折磨难民。
“成千上万真理教徒,只要吃上一口就变成悖教罪人,再也不能回头!这可是天大的机会,何况饥荒又不是我制造的。”
掌握生杀予夺的权力,借此矫正人类行为,这是行为科学祖师爷华生作梦都想看到的场面。想当年因为勤奋好学,马塞尔被同学排挤,吴昌文罚那些孩子饿饭,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榜样。
“我们为什么要掌权?就是为了教育他们、训练他们、改造他们!人反正都要死,活的时候少一分愚昧不是更好吗?”